知行合一,以研促学——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汇报展示活动
2024年5月14日下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一年级举行研究性学习汇报展示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有张万祥副校长、李黎明主任、陈平主任、郭鹭鹭副主任、高一年级杨春华主任、各班班主任老师以及高一年级的同学们。
首先,大会表彰了优秀课题奖。这些同学勤奋不辍、勇毅前行,在繁忙的学业工作下,充分协调好了课余与学习时间,对课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研究。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一个优秀的课题需要投入无数的精力与汗水,而他们用持之以恒的毅力积极投身于研究与分析中,造就了优秀的成果。这种深入钻研、踔厉奋发的精神值得同学们学习。
接着,大会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来自高一脊梁一班的李睿作“关于北京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量承载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在第一阶段中,他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利用构建函数模型的方法得到了影响客流量承载能力的三大因素:社会、时间、空间。第二阶段从“面—线—点”三个维度,以地铁13号线的西二旗站为例,对于缓解客流量的需求提出了解决措施。李黎明主任提到,李睿同学使用的函数模型法值得肯定,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需要同学们进行学习。
来自高一博学二班的楚嘉轩同学作“关于北京市海淀区垃圾分类的现状调查及研究的汇报”。楚嘉轩同学运用文献法对背景资料进行了查阅,指出了当前海淀区垃圾分类的优点与不足。而后通过宣传情况、政府文件执行情况等调查,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十条原因。最后,从自身、社会角度对垃圾分类项目提出展望。李黎明主任表示,楚嘉轩同学在分析问题时使用的规划导图清晰明了、逻辑性强。
来自高一脊梁二班的牟保哲、郭梁淇、崔瀚文三位同学进行了“当归等中药防紫外效果的证实与比较的汇报”。他们使用了凝胶电波法、传统检测法等方法,通过当归等中药在实验后对于酶的光谱检测得到的结果总结出不同中药的防紫外效果。李黎明主任表示,三位同学在汇报时使用的手绘图是本次汇报的精髓,是同学们应该学习的汇报方法。
而后,大会进行了研学标兵、优秀手册及优秀小组的颁奖。这些同学在短短的两天中以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他们积极参与小组课题研究,为完美的研学成果添砖加瓦。
紧接着,优秀研究小组进行了研究汇报。
首先来自脊梁一班的三位小组代表进行了“关于五大道英式建筑特点的初探汇报”。他们进行了严密的分工工作,包括资料查询、实际踩点、拍摄剪辑等。经过实地调查法后,得出五大道英式建筑具有与当地文化元素和气候相结合的特点。
而后博学四班的三位小组代表进行“金街文创产品现状分析与展望的汇报”。他们实地走访了天津邮政博物馆、吉鸿昌故居、张学良故居三个代表性地点,并对其中的文创产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发现其特点的同时也对文创产品的发展提出了未来展望和建议:人物形象可进行创新设计以丰富艺术效果,小型文创店整合发展等。
博学六班的三位同学进行了“从名人故居看近代中国历史的变迁和发展的汇报”。他们将研究范围内的历史时期分为了四个阶段以研究其发展,即清末时期、军阀割据时期、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针对不同时期,他们拜访、调查了各个时期的名人故居,将研究分析过程与历史课本相结合。
大会最后,李黎明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首先,她对于同学们的汇报内容及表现表示了深深的惊喜和感谢,尤其是同学们的热情和专注。接着,李主任强调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法可以提升同学们的科学和社会素养,提升将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的能力,使得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最后,针对下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李主任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通过本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一年级的同学们无论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是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都收益匪浅。相信在下次的课题研究中,同学们会更加投入;相信在下次的汇报舞台上,会涌现出更多同学们的优秀成果;相信在未来的旅途上,同学们会将今日之所学,运用到他日之学习工作中去,绽放独属于同学们的光彩,未来,属于吾辈青年!
撰稿:高一年级学生会 董末末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