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新课程教学模式——暨高一开放月化学教研室研究课

发布时间:2019-09-23 | 来源:化学教研室 | 浏览次数:172597

2019年9月18日,下午第七、八节课,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化学教研室高一备课组孙慧娇、沈萍两位老师分别在高一6班、高一2班进行了校级公开课展示。

高中部张万祥副校长以及化学教研室全体化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开课展示,孙慧娇老师、沈萍老师分别进行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Na》、《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Cl2》的系列研究课展示;第二部分是教研室活动,进行评课交流和讨论。

第一节课的授课主题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Na》,孙慧娇老师以Na为知识载体,带领学生经历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并帮助学生体会了观察法、分类法、实验法、比较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具体应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重要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实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沈萍老师的这节课是鲁科版新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和方法,以非金属单质氯气为依托,不仅要掌握相应知识,还要通过物质研究过程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这节课经历了多次试讲和备课组讨论,高一化学备课组的老师们提出修改建议和想法,最终呈现了一节较为圆满的新授课。整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通过陌生物质氯气性质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严谨思维和探究思想,培养了学生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分析认识陌生物质的角度、方法和路径。实验视频结合现场演示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小组活动充分,学生思维活跃,收获较多,反响较好。

在评课环节中,两位老师分别阐述了本节课备课的核心思路以及预期课堂效果,然后由教研室内其余老师参与评课,各位老师分别就两节课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教研室主任张景富老师就本次活动做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