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研究——2023年北京教育学院培训项目在我校开展市级研究课活动
2023年北京教育学院化学“教改特色专题”市级培训项目于2023年11月22日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开展了2节市级研究课活动,分别由高三化学老师沈萍老师、刘一恒老师承担,主题为结合数字化实验的高三水溶液模块一轮复习。2023年北京教育学院“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王春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张万祥副校长、冯彦国主任、化学教研室郭鹭鹭主任、项目组骨干教师以及二十中学
本次研修活动由两位老师带来精彩的结合数字化实验教学研究课。首先是刘一恒老师上的高三研究课《镁与典型盐溶液的反应》。
然后,由沈萍老师带来了高三研究课《铜氨工业废水处理问题研究》。
两位老师立足新课标、新高考改革方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北京市教育学院中学数字化实验专家王春老师的指导下,结合高三一轮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特点,有机融合数字化实验,圆满完成了这两节研究课。学校化学教研组的老师们也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的筹备、前期研讨和磨课,对于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也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想法。两位老师积极探索,利用大量休息时间进行高考考题方向研究、数字化实验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教学中围绕着真实情境,如铜氨工业废水的处理问题等问题的解决而开展。最后两节课的呈现,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水溶液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思路方法,提升学生能力,而数字化实验的图像和数据近年来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北京高考和模拟题当中,此类问题的突破也是这两节课的重点之一。
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呈现后,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评课。张万祥副校长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感谢王春老师对我校化学老师的认可,在我校举办本次活动。化学教研室正高级老师张景富老师也提到,我校化学教师陆续有9人、共10人次参加了王春老师的培训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期待未来有更多老师能参与其中。两位老师的研究课最后将高三一水溶液轮复习结合数字化实验圆满呈现,既看到了年轻教师的进步,也要感谢王春老师的指导。
骨干研修班的各区化学老师们也纷纷表示: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受益匪浅,特别注重模型的应用,宏微结合找证据的科学素养,落实的非常到位。两节课都聚焦高中化学的一个难点:水溶液中的各种微粒反应,多物质间的反应,以及反应顺序综合复杂性的问题,层层分析,通过宏观的实验,微观的数据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准确模型。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两位老师又进一步向前推进,把认知模型应用到生活实践问题中,值得学习和思考。
王春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高度肯定,两位老师对于数字化实验的研究可以说是零起点,但就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进步飞速,除了北京市教育学院培训项目搭建的平台外,也离不开刘一恒和沈萍两位老师的勤奋好学,到今天能对数字化实验的运用驾轻就熟,并且结合数字化实验很好地应用在了高三一轮复习上,对于她们自己也是个突破,也值得在场的老师学习。
冯彦国主任对研修班的老师们提出了期待,希望老师们珍惜研修机会,感谢项目组在王春老师的带领下,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成长平台,努力提升自己。同时对于两位上课老师,也希望能整理好本次研究课的收获和成果,及时梳理。
近年来,我校化学教研室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开展实验教学探索,年轻老师们用心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市区级培训活动,也希望能通过这些途径继续提升组内老师们的学科教学素养,更好地为学校化学教学工作做出贡献。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