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需雕琢,好课当打磨——记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新教师岗前培训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05-25 | 来源:高中部教学处 | 浏览次数:412250

5月24日上午,正值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在我校付用江副校长和王晓青主任组织下,新一轮主题为“教学设计”的岗前培训顺利开展。
此次培训,付用江副校长和王主任特别邀请了高一年级物理王玉春老师、高一年级数学付莉老师以及高三年级政治符冰菲老师来到现场为大家展示教学设计、分享教学心得。

第一位和大家分享的是王玉春老师,不久前她在北京市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此次她就以获奖说课课件《电势能》为例,细致详细地为大家讲解教学涉及的基本框架,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内容连贯、逻辑紧密。讲解课件之余,王老师还和大家分享她的教学心得。她说青年教师要学会分配课堂时间,课堂提问问题要严谨明确,板书要清晰考究,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指导思想,但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师生活动上。她还特别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课堂一旦出现问题,先不要急于否定自己,有时候课堂上一些小意外或小惊喜可能恰恰是教学相长的良好契机。教学除了要讲好课,青年教师还要慢慢摸索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找到专业发展的方向,不断成长。

第二位和大家分享的是付莉老师。她指出对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说,教学设计大体要经历“收集素材—目标方向—设计初稿—讨论修改—设计终稿”几个环节。她还指出开展公开课是青年教师提升自己教学设计能力的高效方法,公开课可包括新授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课、章节小结课以及试卷讲评课等不同形式。此外,她也分享自己的点滴教学体会,她说青年教师要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我的“台阶”在哪里?二、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了吗?三、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怎么办?最后,付老师高度总结说讲课就像是写小说,同样包括“起、承、转、合”四个阶段。“起”即引起兴趣;“承”即承接深入;“转”即认知冲突;“合”即回归本质。

最后上台的是符冰菲老师。符老师擅长把政治学科中大而空泛、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讲解得生动有趣。在这次的分享中,符老师也运用具体的教学案例为大家讲解,可谓有声有色。她从“备课、备目标、备导入、备环节、备反思”几个环节展开,理论联系具体案例,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其中,在“备导入”环节,她建议设计要巧妙活泼,力求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而且时间不宜过长,不能宣兵夺住,可从“兴趣、以小见大、经验澄清、限时练题”等多渠道导入。另外,“备问题”环节要注意控制问题数量,力求少而精,有层次性,避免大而空泛,注重课堂引导和情感反馈等。符老师还建议有致力于做班主任的青年教师巧用管理契机,融入学科教学。最后,她送给大家一段话:希望大家在成长的路上勇于解构教师的话语霸权,以“介入的旁观者”身份,尽力做到例行、客观,与学生教学相长,一同自信、自如、自由地前进!

分享完毕后,王主任做总结发言。她告诉大家一节好课是反复修改出来的,青年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学智慧要靠点滴积累,不断反思和总结,这个过程很痛苦,但结果必然是让人欣喜的。现在的青年教师拥有优渥的教师成长环境,起点很高,但挑战也很大,因为社会节奏快,对于青年教师的要求自然也很高,但青年教师不要因此而焦虑,而是要给自己足够的空间,俗话说“不能一口吃一个胖子”。之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对此次培训的感言。

老师们的精彩分享让大家连连赞叹;老师们的独到思考让大家心生敬佩;老师们的毫无保留让大家感动感恩。俗话说“吃百家饭长得快”,希望新教师们能在前辈们的带领和指导下勇敢向前、披荆斩棘,成长为未来培养中国脊梁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