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十故事】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2024届高三年级刘天琦
我是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4届高三S1班刘天琦(下图左二)。
时光仿佛又把我带到了从前的回忆,匆匆三年使人难以割舍难以忘怀,犹记那年初秋,怀揣希望踏入红墙绿瓦的二十中校门,我们的青春画卷就此展开。
中考时与市级统筹失之交臂,错过了去心中学校的机会,让我倍感失落。如今三年多彩的高中时光和最后高考656分、市排名2492名的成绩让我更加坚定当时命运的安排。
我来自昌平区,不同的教育资源、教育水平和从未经历过的住宿生活,让我在倍感新鲜的同时也难以适应。每天与大家一同起床、洗漱、吃饭、上课学习,紧凑的时间安排,紧张的课程安排和更具思维含量的学习内容,让我手忙脚乱。幸好我遇到了一群充满爱与包容的老师与同学们。高一班主任付莉老师,温柔且坚定,总能在我迷茫时给我巨大的力量,让我不断调整,不断适应,舍友们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互相支持,互相依靠,让我很快融入了集体生活。
高二根据选科我进入S1班,从广泛而全面的学习转入更加高精尖的选科学习,在课程的内容和难度上都有极大的提升,也是在这里我遇到了陪我走过两年时光的最好的老师们,他们陪伴着我们共克风雨、共度难关。
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刘明明老师细致负责,把每位同学放在心上,刚刚进入高三我的学习状态不是很好,刘老师耐心地与我分析原因,指出应更加关注理科学习,多与老师交流,为我之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刘老师有着丰富的高三经验,在容易松懈的阶段鞭策我们,在迷茫不安的时候鼓励我们。情绪稳定和状态饱满的他是我们时而欢笑、时而焦虑的学习生活中的定心丸。在语文教学中,刘老师总是有着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有序推进。长文本、古诗文、现代文、写作,各个模块各个难点扎实推进。高三大量的做题是枯燥的,可他总能带着我们发掘题目背后更开阔的人生观,用说理文言文教会我们层层推进的逻辑思维,用散文教会我们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持续奋进人生态度,用作文教会我们不忘初心胸怀天下的坚定信念,语文课总是在欢声笑语中带来精神的升华。
数学是我最薄弱的学科,记得在网课学习阶段对于圆锥曲线的学习遇到很大的困难,期末考试也刷新了数学的历史新低。迷惘之际罗艳老师打来电话,心中惶惶不安自觉辜负了老师的期望,罗老师却没有对成绩多说什么,而是不断的鼓励我、给我信心,暖心的话语化为学习的动力。从那之后数学作业成为每天晚自习的第一项任务,数学学习也慢慢掌握方法渐入佳境。罗老师喜欢一题多解,在多样的思路中深入题目理解,让我们在新颖的题目中也能发现“老朋友”,老师总结的小口诀也总在考试中帮助节省时间。
英语郝午阳老师的课堂魅力十足,一张张思维导图让文章结构一目了然,一个个经典例句让语法知识铭记于心,阅读中疑问解答总能让人心服口服,一词多义、词组佳句、不同的民俗习惯等知识融入课文和试卷讲解中让班级中一些本对英语兴趣不大的同学也成为课堂中的活跃分子。不光是课堂,作业本上细致的评语,作文中病句的修改词句的替换,问问题时耐心的解答都让我倍感亲切。犹记得备考听说时我连续六十天打卡短文朗读,每天都可以收到郝老师的语音方阵纠正读音。一模考试英语跌下130,之后的统练中阅读的手感也大不如从前,心里十分焦虑,郝老师不断的鼓励让我不要担心,分析错因,让我重拾信心,最后在高考中也考出了140分的成绩。
政治田晶老师总能找到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将不知所云的题目拆解,分析设问明确答题逻辑,材料分段明确每一段所讲,再对接知识,一步步教我们识得庐山真面目,让我们真正理解题目理解知识点,在考试中新事例新材料中也能敏感的调用知识,准确对接材料。课前的计时小测紧张刺激,在夯实基础的时候提升笔速,这样的训练下让我更好的利用考试时间。考前用与答题卡格式相同的纸写作业,让我们更好掌握字的大小,保持卷面清晰整洁。经验丰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占据优势。
化学李婷婷老师是一个始终保持高三状态的老师,超高的判卷速度,涉及每人的试卷分析ppt,清晰工整的板书,总能在当天回复给出再测名单的小测,身边总是有同学问题,有时甚至晚自习结束还能看见李老师的身影,考前晚自习的小桌答疑,每天的自律和努力总是让我们自叹不如。她总是带着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像个小太阳活力四射。课堂上超高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态度让我们都觉得跟着李老师学总没错。李老师对我们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总能精准把控我们的困难点,带我们及时捡起遗忘的知识。化学的知识很多很细,李老师的考前宝典中不遗不漏的总结,总在考试中救我们于水火。在学业紧张的高中生活里,我总是把李老师作为精神支柱,看到李老师将每件事都做到最好,紧张有序的完成各个任务,忙碌也不忘记微笑,便总能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天。
我的生物学习自从进入选必修后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用着必修是相同的学习方法成绩却一落千丈,陷入自我怀疑中。与生物公婷婷老师一次次的试卷分析,让我明白要真正参与到题目中的实验里,始终明确实验目的,知道每一步在研究什么问题于实验而言有什么意义,也是在与公老师的一次次分析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每日一题的方法,多做一道大题,与老师细致探讨,果然生物成绩有所回升。公老师总能在我对生物产生怀疑时,安慰我鼓励我,像学姐一样亲切。
回首三年,每个老师各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却都贯彻着发展性的思维,他们总能把握现状又不拘泥于现状,点面结合,使在这里学习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有所收获。
除了文化课的学习,二十中学在课余为我们提供了多彩的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广阔舞台。从精彩绝伦的英语话剧表演,提升班级凝聚力的班级文化展示,到活力飞扬的篮球联赛,各显其能的纸板车大赛,再到斗志昂扬的长城誓师,难以忘怀的研学之旅,丰富的课程和活动拓展着我的知识和能力。我也有幸在清明祭祖,百日誓师,表彰大会,毕业典礼等活动中担任主持人,每一次的活动从明确活动流程,与参与的同学确认内容,撰写主持稿,彩排走台,到最后的正式活动,无不锻炼我人际交流和临场应对的能力,感谢学校的培养,让我在处理事情时更加高效有条理。
三年飞逝,我与二十中的故事就此完结,但我与二十中的情谊永不完结。诚心祝愿二十中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撰稿:2024届高三S1班 刘天琦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