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十故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我是2024届高三S4班陶有有,我的母校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以其对学生强大的“加工能力”闻名,于我而言亦是如此。从中考海淀区4329名到高考691分北京市297名,这绝对离不开学校创造的优良环境,老师的悉心栽培与身旁同学朋友的帮助。
2021年8月,我怀揣着对新校园的新奇踏入了二十中的校园。赞叹红墙绿瓦,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之余亦感受到校园中弥漫的“勤奋求实向上”的务实之风与蓬勃朝气。几日的军训很快过去,新老二十人打成一片,对融入新集体结实新朋友的焦虑亦随之烟消云散。
高一的学业与生活无疑是繁忙且多彩的。
繁忙之处在于对高中的学习节奏与九科必修科目的适应。好在有身旁的老师于课上认真全面地讲解与课下细致入微地引导,使这一过程对我来讲并不困难。无论是班主任徐利华老师身为引路人事无巨细的耐心解答问题,冯春莉老师手把手地带领我建立起高中视角下语文文言文的知识框架,刘珊老师热烈活泼的课堂氛围与面面俱到的知识讲解,庞春雯老师苦心营造“说英语用英语”的环境以及发人深省的作业等等,于此不便尽数列举的各科老师的帮助都令我难忘并感激,并极大地助力了我这一适应的过程,使我各科的学习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索。
多彩之处一方面在于与初中已经放下的学科的重逢与新知识的相遇,重拾地理与生物给人以旧友久别重逢之感,历史学科更详尽的史实令人欣喜,我虽不选考历史,李晓轩老师总会以专业而详尽的语言回答我一半出于学科而大半出自好奇的问题。同样学校独有的心理课以及美术音乐选修课亦允许我们发扬个性,跳出学习以感性的输出调剂生活。
另一方面在于新奇的活动。先前见所未见的纸板车比赛、广播操运动会以及整整两日的运动会给人以惊艳之感。二十中的活动从不是浮于表面、形式的完成任务,而是经深思熟虑的,具备特殊教育目的,能令同学真正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我想,这繁忙多彩的学业与生活,离不开老师与学校的支持。
步入高二,我有幸进入S4班,与我预想在高手云集的班级中高强度的学业与紧张的氛围不同,接手的李媛老师即刻给予我们集体的归属感与安全感。
S4班初次见面时李老师给每个人定制的可乐
活泼开明的班级环境使我明白,来学校学习生活本不是一件需要整日战战兢兢、愁眉不展的苦事,在与同学的交往间,我结识了不少无论于学校亦是平日生活中可靠可爱的朋友伙伴。
于学业上,堪称豪华的教师阵容为人津津乐道。在李媛老师带领下,对例题与题型的深度剖析中,看似毫无规律高深莫测的语文学科显露出一条条清晰可循的道路,看似复杂或新颖的设问在她步步深入的引导下迎刃而解,虽身为理科班的我们在语文上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于数学,忽上忽下,解题浮躁仅凭灵光一现的我在王瑞群老师的教导下逐渐培养严谨踏实而有序的习惯,从仰慕她手中精妙堪称艺术的变换转化与妙不可言的解法,再到这些技巧在自己手中出现,由笨拙到灵活,学习数学总能给我以不断进步的欣喜与成就;英语邓勇老师炉火纯青的教学经验与老到的方法总能使我于不自知中夯实基础的同时不断吸纳全新的知识,我想她帮助我们储备句型短语时所体现的勤恳、务实的做事态度也将成为我们日后终生践行的法则;徐利华老师对物理情景生动形象的演绎与细致入微的解释令人难忘,但更难忘的还有我们如数家珍的“十个意识”与“四选”——“运用难题线路解题意识”“矢量意识正负功意识”“牛三意识”“计算准确意识”“表述准确意识”“程序操作意识”“写得像诗一样意识”“画图意识”“脚标符号意识”“三好意识”“得分意识”……于饭后同前桌同学你一个我一个的温习一遍是我最珍视的回忆。
王峻岭老师一丝不苟、纤毫毕现的ppt尤为令人难忘,手拿一份复习ppt,所谓化学“知识碎”“知识点多”云云皆不足为惧,加以“系统性复习”与“回归基础”,秉持“高考题就是指挥棒”的理念,或繁杂的知识网络或复杂的思考问题视角皆根植于每个同学脑海深处,只待要用之时条件反射般呼啸而出、不带半点犹豫。无论多晚,同学们总能在微信上与他取得联系并取得每个问题发人深省、令人满意的答案。
S4班除物化外6选3科目中的剩余一科不尽相同,但上跑班课前同学们脸上闪烁的期待与课后意犹未尽的喜悦满足却出奇一致。于我而言,地理课上和强老师“咱们大家非常熟悉的”的各个知识点与题目类型使我于无形间填一股胸有成竹的自信,无尽的“还有吗”“还有吗”的追问让我不断追求全面的看待问题。面对同学无数深刻甚至刁钻问题时他的解答也引导我深入思考。我想于生物顾老师、历史李老师的课上一定也如此吧。
S4班教师团队
进入高三,在加倍的学业压力与区级的考试下我们在学业上一路狂奔,但我们的士气却未削减分毫。
运动会入场式的豪气冲天我们仍旧不让分毫
假期珠峰计划丰富的课程,超高水平的专家授课,小伙伴之间的快乐的学习生活让我们收获满满
长城上百日誓师的誓言我们气冲云霄
高考前“一举高粽”的我们雄心勃勃
于此,我想衷心感谢我身边的朋友、老师与学校,没有你们,很难想象这样的三年我会如何度过,亦难取得我现在的成绩。
三年,终章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而绕梁的余音不绝。正如校歌所言,“我们从这里相聚,我们从这里出发”,衷心感恩我在二十中遇见的每个你,盛情邀请并祝贺将踏入二十中的每个你。
撰稿:2024届高三S4班 陶有有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