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研思并举,聚力前行,共促成长——高中部举办第十八届基于“四有”好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教学论坛
2024年1月27日上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开展2023-2024学年寒假教师培训——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第十八届“培养核心素养.提升关键能力”——基于“四有”好课堂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教学论坛。本次论坛由高中部课程与教学中心陈平主任主持,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集团校长陈恒华校长,孙玉柱书记,高中部张万祥副校长及高中部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次论坛邀请了语文教研室张欣老师、物理教研室王玉春老师、历史教研室李晓轩老师结合各自学科教学实践对“四有课堂”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解读。
张欣老师从“四有好课堂”的提出背景、“四有好课堂”的概念理解以及“四有好课堂”的教学实践方面做了细致解读,语文学科“四有好课堂”的实现,需要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王玉春老师以“笃定目标,砥砺前行”为题,提炼出“四有好课堂”在物理学科方面的内涵即“有知识”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注重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有方法”为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生活”为课堂上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和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问题的本质,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境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总结出基于“四有好课堂”的教学特征:发挥自主性、体现探索性、加强实践性。
李晓轩老师以《教学策略引领,聚焦核心素养》为题,总结出在历史课堂实践中,聚焦核心素养,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让历史鲜活起来,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挑战性任务,将知识、能力融入课堂,为学生思维进阶打好基础,由此,历史学科的课堂学习就能够达到应有的育人目标和境界。
主讲老师们的精彩分享引发了在座各位老师们的思想碰撞。老师们分别从本学科及跨学科角度谈出了体会和思考。语文教研室冯春莉老师、英语教研室郝午阳老师、物理教研室刘慧琰老师、数学教研室付莉老师、刘亚静老师、地理教研室周洁老师、政治教研室符家铭老师作为代表发言,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受体会。
冯春莉老师谈到语文的必备知识是形成关键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师除要用好教材外,还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引导学生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语文实践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真正做到”有境界”。
郝午阳老师谈到对于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英语四有好课堂有了新的思考。“有生活”是要重视英语学科人文行与工具性的双重特征,让学生拥有在生活中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沟通,理解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让英语学习具有生活价值。“有境界”是要体现英语学科的价值引领,让学生能够拥有多元文化视角,欣赏不同文化,在理解不同的同时加深对中国文化独特性的理解,加强文化自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跨文化交流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做中华文化的积极推广者。
刘慧琰老师谈到“四有好课堂”是物理核心素养在一节物理课中的具体实施,“有知识”就是要落实物理观念,“有方法”“有生活”就是要提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有境界”就是要体会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付莉老师谈到“四有好课堂”中“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的思考也是建构课堂的思维方法和路径。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精彩的四有好课堂的具体实例会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更多的尝试。
刘亚静老师谈到自己对“四有好课堂”内涵的理解,以及论坛学习中对该内涵的进一步的反思和消化,“四有好课堂”在培养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要跳出课堂,紧密联系生活,构建核心价值观。
周洁老师谈到教学情境化,情境问题化,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用知识结构将思维可视化,用难度递进的题目将能力培养变得有抓手,用课后反思和落实扫清学生盲点,将“四有课堂”润物无声呈现出来。
符家铭老师谈到可以进行课前学情调研,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生活情景设置任务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等方面落实“四有好课堂”。
陈平主任对本次论坛做了精彩点评,陈平主任指出随着教师生涯的推进,每位教师对教书育人都有更深的理解,“四有”课堂是目标,是初心使命。让学生能够走在大路上,活在生活里,希望老师们通过“四有”课堂进一步发展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起发力,为学生的睿智与卓越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张万祥副校长做总结发言,张副校长通过动态的内外循环图例就《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中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实施策略》(5.0版)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四有课堂”是目标,“情境+思维+空间”是理念,“目标引领、问题驱动、迁移运用、评价反馈”是策略,“四有好课堂”“三维好理念”“四步好策略”共同指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张万祥副校长号召老师们新学期携手共同努力,扎实探索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持续提升高中教学质量!
本次教学论坛共享智慧,不仅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的平台,也创设了观摩学习、博采众长的机会。相信老师们会以此为契机,积极实践“四有”课堂,实现课堂形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共同追寻高中教学的诗和远方。
撰稿:冯春莉
摄像:翟林峰
审稿:张万祥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