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相聚学科论道 共促教学方式变革——高中部举办第十六届“培养核心素养,提升关键能力”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时间:2022-12-18 | 来源:高中部 | 浏览次数:26916

2022年12月15日16:10,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中部第十六届“培养核心素养,提升关键能力”教育教学论坛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由常务副校长兼教学副校长张万祥主持,陈恒华校长、孙玉柱书记、吴玉国副校长和全体高中部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次教育教学论坛的主题是:“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教学策略指导下的教学评一体化。由化学教研室吕海娟老师、沈萍老师和历史教研组李晓轩老师主讲。

吕海娟老师做了以“优化教学策略 提升教学效果 培养思维能力”为主题的发言。吕老师从目标的重要作用、问题驱动教与学的实施和评价反馈这三个部分进行了精彩分享。

吕老师强调,“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从真实的问题情境出发,以问题驱动教学,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并通过及时的评价反馈跟踪学习效果,实现了教-学-评的一体化。这一教学策略更侧重于学生思维的形成,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是新课标下指导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也是我们进行实际教学的有力助手。

紧接着,沈萍老师做了以“新高考指引下的‘目标引领’‘评价反馈’思考”为主题的分享。沈老师强调,对于一节课来讲,目标引领是“魂”、评价反馈是“形”,并从这两个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沈萍老师指出,2022年北京化学高考的特点在于凸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重视真是问题解决和化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引导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等。这就要求老师也要紧跟高考“风向”,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目标、教、学、评一体化同时,注重核心知识的掌握、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是新高考指引下的必然趋势。

分享结束后,杜净睿老师和李婷婷老师,从教学实践、教学目标与评价反馈设定的精与准等方面发表自己了的感受与思考,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

接下来,李晓轩老师以“教学策略引领,聚焦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实践中达成教学评一体化”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李老师从充分利用教学策略引领、聚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教学评一体化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展开论述。

李晓轩老师指出,学习活动进行完毕并不意味着学习过程的结束,在整个动态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评价是贯穿始终、持续性的评价。课后我们通过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每一个问题都精准的指向学习目标,且区分出素养水平等级,不断跟踪反馈评价,渗透学科核心素养。那么通过这样的课堂实践,使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再到认识的思维进阶,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实现真正的教学评一体化。

分享结束后,刘东兴老师从历史教学实践、单元整合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听会感受。

论坛接近尾声,张万祥副校长就如何做好教学评一致性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强调总结。张万祥副校长提出了《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中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实施策略》(3.0版),通过动态的内外循环图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张万祥副校长指出,学习目标要始终在场,学习目标要嵌入教学设计,教师应以“预期学会什么”为方案设计的起点,学会逆向设计。从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四方面出发,共同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陈恒华校长指出,课堂教学要“从厚到薄”,掌握有效规律,提升教学质量;也要“从薄到厚”,在课堂的“形”中看到内蕴深厚的教育育人理念。在“厚”与“薄”的变化中提高教学水平。

本届论坛是高中部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创新工程系列活动之一,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撰稿:贺敬雯

审稿:张万祥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