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后讲,目标引领,问题驱动,交流提高——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方式研究活动
2024年6月24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二年级开展主题为“先做后讲,目标引领,问题驱动,交流提高”的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方式研究活动。
活动第一环节是高二生物备课组庞鹏飞老师《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和高二历史备课组张浩墨老师《隋唐制度的创新与演变》的研究课展示。张万祥副校长、周阳玢副主任、年级主任杨柳老师,以及高二年级全体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庞鹏飞老师这节课聚焦植物在密闭容器生存多长时间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原理,进一步加深对物质与能量观。通过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学生充分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的。通过画模式图和坐标图,学生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以及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有了一个形象的、直观的认识。理解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本节课先量出学习目标,学生知道要干什么。每一个环节都是先做后讲,通过先做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复习,通过相关练习以及拓展练习,对学生的归纳概括、演绎推理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对高三一轮复习课起到了示范作用。
张浩墨老师选择中国古代史的重点内容隋唐制度的创新与演变一课,以先做后讲、目标引领为导向,设置问题驱动课堂进程,在落实知识中提升学生的知识输出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精选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试题,在预习作业、课堂练习中,激活知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在与同伴交流中解决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从学习评价的角度推动课程环节,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课程效果良好,对高三一轮复习课起到了引领作用。
第二环节为说课评课交流环节,首先两位老师分别对课堂设计思路进行阐述。周阳玢副主任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高度评价。庞老师的课从情境的创设到思维链条的构建,体现了生物学科对能力培养的上位把握和对于学情的精准分析,课堂的评价高效落实到位。张浩墨老师结合预习案引导学生从知识梳理纵向打通知识,对史料进行评析,重点突出条例明确。总体而言两节课都呈现了对高考一轮复习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两节课。
第三环节是张副校长对2025届高三轮复习指导。张副校长指导的内容从一轮复习目标定位、一轮复习有效教学方式、几点事项提醒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带领老师们学习教育部考试院相关文件,明确一轮复习目标定位:帮助学生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缜密思考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提升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达成目标定位的基本途径。通过“唤醒——关联——提升、再认识”策略不断提高学生关键能力。张副校长结合案例说明贯彻落实北京二十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先做后讲,目标引领,问题驱动,交流提高”的方式、方法,给出详细的指导。老师们收获满满,明确目标和操作路径,继续开启2025届高考新征程,努力创造新辉煌。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