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物理教学实践精彩展示 ——记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物理教研室高一备课组校级公开课展示

发布时间:2019-09-27 | 来源:高中部 | 浏览次数:166181

2019年9月26日上午第三、四节课,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物理教研室高一备课组张晓老师、李小艳老师分别在高一(9)班、高一(1)班进行了校级公开课展示。这是9月份高一教学开放月围绕课堂教学研究主题“基于情境、问题导向下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实践开展的第16节、17节研究课,也是开放月组织的最后两节研究课,在物理教研室的精心准备下给予了精彩的展示。

高中部张万祥校长、高中部教学主任、教科室主任、高一年级主任以及物理教研室全体高中物理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分别由张晓老师进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李小艳老师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开课展示。第二部分是教研室活动、评课交流和讨论。

第一节课,张晓老师通过带领学生体会与剖析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过程,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和品质,落实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能力关键点。

接着通过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沿着伽利略的研究思路经历一次实验探索过程,经历伽利略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猜想和假说、设计实验与制定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在培养科学思维的同时,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物理核心素养。基于实验,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大胆合理外推的勇气与智慧,体会科学发现的严谨性,感受科学家的严谨态度。整节课体现了“立理性思维之德,树独立思考之人”的价值观。

张老师自制的实验设备深深吸引了同学们。

第二节课,李小艳老师基于情境让学生观察物体下落过程,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通过自主设计的小实验和真空管的演示实验进行探究,纠正之前对落体运动的模糊认识及错误认知,抽象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运动观念的培养以及建模的意识和能力。其次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探究意识;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将该规律应用到测量反应时间的小游戏中,有助于学生迁移能力和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评课环节,高中部教学主任陈平老师首先提出:两位老师通过情境导入,问题引导,并用理论推理+实验验证,落实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并对李小艳老师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比如如何响应学生提出的疑问。高三备课组长王玉春老师提出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的教学环节设计很棒,可以提高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意识。高二备课组刘颖老师也进行了发言,表示两位老师的课整体设计合理,内容紧凑。

最后,由张万祥副校长做总结:高一物理组三位老师的课很好地落实了“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主题”。并对三位老师的课给予了肯定,尤其是对张晓老师的课作出了高度评价。此外他对青年教师提出,在日常教学中多听课,充分备好每一节课,在进行实验操作前,明确指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们也表示,在此次活动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