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为目标的物理课堂教学”市级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8-12-07 | 来源:物理教研室 | 浏览次数:382409

2018年12月6日下午,在我校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举行“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为目标的物理课堂教学”市级研讨会。本次活动由物理教研室主任张晓老师主持,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主任秦晓文老师、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方丹老师、张万祥常务副校长、宋诗伟副校长,陈平主任、李浴振主任、曹宇红主任参加活动;参加活动的还有北京市各区县老师和海淀区“中小学科学素养提升”项目课题校老师们。活动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聂桂秋老师《物体的颜色》展示课,第二部分为闫丽莎老师《透镜》展示课,第三部分为北京市物理教研员秦晓文老师评课,第四部分为海淀区教科院方丹老师就课题研究做点评,最后一部分为宋诗伟校长做二十中学做学科教研介绍。

聂桂秋老师任教初二年级,以二十中春夏秋冬的景色视频作为新课引入,感受二十中校园美景的同时,体会到太阳光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美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随后聂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以及演示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且随着问题的提出不断地令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反思探究活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上不断质疑释疑。课堂学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效推进课堂一步步落实本节课三个知识点。更多引导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闫丽莎老师任教初二年级,教学内容选择的目的在于解决学生在学习透镜第一节之后学生对透镜产生的疑问。在对一个实验小视频展示并引导学生合理质疑,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带领学生回顾知识点。以完整探究活动的猜想环节出发,小组讨论根据猜想设计实验,通过介绍实验器材和合理设问引导学生得出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并与别的小组讨论分享,不断反思和改进自我设计方案。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探究时间,共同分析所得实验数据,并且总结实验结论,充分进行反思。整个课堂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反思能力在生活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两节示范课后,秦晓文老师进行点评。秦老师指出两节示范课均有很多亮点和创新之处。由教育改革趋势思考,现在物理老师应该更多的思考物理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物理课堂不应仅仅限于知识点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科学素养就是科学思维,是解决物理难学的必经之路。科学思维水平直接挂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两节示范课都聚焦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源泉,这也是这两节示范课最大的成功之处。课堂内外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现在物理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讲和练相结合,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物体的颜色》让学生在课后做物理小实验,实现了翻转课堂,在课堂上筛选学生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辩论讨论,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的问题。《透镜》这节课中也充分给予学生参与和表达的机会。秦老师也针对这两节课提出了建议,为避免串行问题浪费时间,可利用多媒体事先收集学生问题,节约学生提问题的时间。 老师可有针对性的对于学生主要矛盾问题准备实验器材,解决学生问题,提高学生实证思想。这两节课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思考,感谢二十中给各位老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海淀教科院群体课题负责人方丹老师以课题为框架就两节课做交流。课堂上关注哪些能力,如何关注能力,为帮助老师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课题组提供了有32个二级目标的评价体系。并且开发了一套测评工具,对二十中学生进行测评发现二十中学校最好是科学探究能力,而与自己相比相对较弱的是表达交流能力。因此这两节课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做出了一些转变。通过两节课得到了四个启示,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能够引起学生能力的发展。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落实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二十中学生在测评结果中体现出优秀的课堂探究能力。有效的提升学生口头表达交流能力的特征是交流和思维。书面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的方式就是记录。这两节课都突出了老师的示范,学生的设计,表格的记录等书面表达形式。总分总的教学方式落实了学生元认知的发展。两位老师的教案上都体现了学生评价设计。建议老师能够筛选一些好的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探究活动,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锻炼。丰富课程的整体结构。为学生提供尽量真实的现实生活情景。课题后续发展应着眼于合作活动中如何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

最后由我校初中部校长,特级教师宋诗伟老师做总结发言。感谢秦晓文老师和方丹老师的指导,以及各位从各校赶来的参活动的老师。通过此次活动,也感受到了物理组老师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出发,通过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次市级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