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讲堂:高考三科选考科目都是满分,她是怎么做到的
我是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三(H4)班的范子艺,在2024年高考中,我的三个选考科目历史、政治和地理都拿到A1,三个100分,有力回答了“三A精神放光芒,德智体美我最棒”的班级精神的引领作用和神奇魅力!
在二十中的六年学习生活,我对于政史地的学习感受颇深,分享出来,给后来者以启示。
我认为历史、政治、地理这三门学科很需要打好基础并关注细节的,这就要求在日常学习中熟练背诵知识点并理解其中的原本,背诵是基本,理解是法宝。打好基础一是防止掉入选择题的坑中,二是答主观题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三是挖掘题目本身的内涵与外延。高考后再回想我的高三复习,最遗憾的一点是没有把握好一轮复习的时候多看书,致使二轮复习有些手忙脚乱,因为,很多知识点都是出自于书上,如果能把书吃透,我想一定会积累很多的答题角度、标准的答题语言和藏在角落但是考了就失分的小知识点等等。
历史学科:高二选择文科后,在班主任刘东兴老师的引导下,我课上紧跟老师节奏,一点一点把书摸索完,积累下扎实的知识点。利用课下时间再把当天讲的课本看一遍,不忽略每一课的序言,“思考点”“学习聚焦”“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史料阅读”以及课后的“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等内容,因为这些提示很容易在考试时让不熟悉教材的学生掉入“坑”里。
刘老师上课会带我们绘制不同时期中西历史事件对比的表格,强调记忆历史知识点一定要将不同的事件联系起来背诵,这样背的会牢固一些,并且能够形成中外或者古今的历史知识网络。
刘老师也会指导我们绘制时间轴,不仅使我们将头脑中复杂的历史事件更加清晰地捋成一条线,而且能从时间上发现各历史事件的联系,从而加深对一些事件背景、影响的理解。
步入高三后我就开始做专题的梳理,做了厚厚一本笔记。例如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等。这样可以形成多角度,更灵活地应对题目。
整理经典题型,写自己的思考。一是我们可以对题目中的事件加深记忆,二是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政治学科:符佳铭老师带领我们学习政治的这两年,强调一定要多背书,把每个点吃透,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背诵上,更要去理解这一知识点背后的原理和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符老师要求我们准备活页错题本,分板块和题型进行错题的整理和积累。在他的教导下,我们注重学习和积累标准答案或者高分答案的语言和思路,这样可以迁移运用,灵活应对考试的题目。
高三一轮复习开始以及一轮复习后,符老师在上课时启发我们将各个板块联系起来思考,例如逻辑与思维的题目从哲学模块的角度应该怎么思考?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题目能否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这样能够建立起政治的知识网络,帮助我们更好应答“综合运用所学”类的题目。
在复习过程中,符老师会引导我们画思维导图来理清知识。学到后面会发现知识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杂,这时就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梳理,例如学习逻辑与科学思维、思维与其他思维的关系时,思维导图就很好地帮助了我们。
地理学科:在高三的复习中,和强老师带领我们对地理基础原理复习了很多次,夯实做题基础。地理很活但也脱离不开基础知识,从每天的看课本、考前复习开始,一步步地打好地基。
和老师在高三复习中,多次强调看课本的重要性,同时也在课上带领我们分析答案语言和思路。从课本、老师的讲解和答案中积累地理语言和答题角度,让答题更有地理的味道,应对建议类题目会轻松一些。
和老师在课前经常会讲解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热点问题,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让我们感受着地理学科的魅力。我想,休闲的时候看到一些现象,就可以想想能否用地理术语来解释,或者可以在互联网上听听一些博主讲解地理现象和热点。这样让地理知识记忆更加深刻,拓宽了知识面,也让地理离我们更近,一点点吸引我们去学习它。
我想,地理是一个需要好的做题习惯的学科。从接触地理开始标准作图、认真审题,审好每一个关键词,做好每一张图,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配答题时间,将时间更多地留给难题。
二十中的六年学习生活,给予我的不仅是学业上的进步,更是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之中让我重新认识了我自己,让我不因学习中的挫折而对自己失望,让我重拾了我自己的信心。老师们教给我的除了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面对逆境时的心态。老师们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行。在我失落时给予我温暖与赏识,照亮我前行的希望。感谢我的中学老师们,在老师们的身上我领悟了何为责任与担当,认真与勤恳,关怀与和蔼。每每想到我能在求学路上遇到这样的老师们,我感到我是无比幸运的,他们的教导使我在前行路上多了勇气与信心。
回首向来求学长,廿中经历最难忘。感谢培育我六年的二十中,优美的校园和雄厚的师资助力着每一名二十学子的成长。愿母校越来越好!
撰稿:2024届高三H4班 范子艺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