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为本,创新教学——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数学教研室开展高一年级备课组开放月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2-10-24 | 来源:高一年级 | 浏览次数:2141

2022年9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数学教研室高一年级备课组开展了“以单元主题教学为抓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开放月教学研讨活动,李晓龙老师和张小艳老师精心准备了两节精彩的研究课,具体内容为《集合相等》和《函数的概念》。张万祥副校长、陈平主任以及数学教研室高中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9月13日,李晓龙老师开展了《集合相等》的研究课,“集合相等”是两个集合之间的特殊关系,李老师从两个抽象描述的集合入手,让学生辨析这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热情,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集合中元素特征,来挖掘集合间的关系,最后给出严谨的推理证明,发展了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课后,数学教研室主任张程艳老师组织老师们针对该研究课展开了教学研讨活动,张老师提出了三个研讨的方向即“本节课的选题意义”“集合单元承载的教学价值”“集合在高中学习的地位”。杨柳老师指出“集合和常用逻辑用语”虽然是起始单元,但承载的内容和价值在整个高中学习都至关重要,是高中学生对抽象符号识别、理解、辨析和应用的起点,教师需要用整体、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整个单元的学习。张万祥副校长充分肯定本节课的整体设计,同时也指出作为数学教师除了足于知识本体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水平的培养。

9月28日,张小艳老师开展了《函数的概念》研究课,该研究课从具体情境出发,通过分析真实问题中的变量联系,体会用集合与对应关系的语言定义函数的必要性,经历“背景——分析——归纳——定义——辨析——应用”的生成过程,领会函数思想,激发创新思维。

随后,教师们交流了对本次研究课的建议和意见。张程艳老师给予这节课高度的评价,认为教学全过程都紧扣“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充分的实践和探索。同时张老师也建议,教学中还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亲身感受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抽象、概括、总结能力的效果,为顺利学习函数性质铺好道路。

 


撰稿:刘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