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承办海淀区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单元教学暨“成长中的骨干教师论坛”侯晓琴老师的实践与反思教学研讨会
2021年12月17日上午,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图书馆一层召开了“海淀区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单元教学暨‘成长中的骨干教师论坛’侯晓琴老师的实践与反思”教学研讨会。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党委孙玉柱书记、张万祥副校长、李久省校长助理、陈平主任、海淀区进修学校教研员张威和杨红丽老师以及二十中学历史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开始,张万祥副校长对海淀区在我校组织教学论坛、提升我校历史教研室研究能力的帮助表示感谢。教研员张威老师介绍了研讨会的过程。张威老师指出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的提出,需要全区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的思考与探索,对全区历史教师的教学是一次机遇也是挑战,更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论坛的第一个环节是观看海淀区学科带头人侯晓琴老师的课堂实录《水陆交通的变化》和二十中学赵晔老师的课堂实录《辛亥革命》。
论坛的第二个环节是侯晓琴老师、赵晔老师分别就自己所授课程进行说课。侯老师主要从单元主题确立、教学内容选取以及依据学情选择典型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方面进行说课。赵老师表示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想突出历史时序,依据课标和学情有区别的引用和处理材料,并围绕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解释历史的变化来开展教学活动。
在论坛的第三个环节中,侯老师分享了自己28年的个人成长之路,讲述了自己第一次登上讲台、第一次上公开课、第一次参加阅卷等多个“第一次参与”的成长经历片段,展现了一名优秀的海淀历史教师的成长之路是在海淀区、学校等多方平台的支持下,通过个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实践、总结经验、反思教学的磨练中成长起来的。侯老师也鼓励年轻老师“抬起头,不躲闪,和大咖们一起在老换教材的教学道路上一起前行”。
此外,侯晓琴老师对本校历史教研室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做了题为《依托各级教研,发展自我、发展教师、发展学科》的发言。侯老师提出二十中学历史教研室的发展是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专家督导的指引下、校内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的。二十中学历史教研室发展核心是通过切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科教学能力,培养有影响力的教师;开发具有影响力的学科课程,最终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途径是规范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提高活动设计能力。本环节中由教师代表张浩墨、赵晔老师就青年教师如何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丰厚学科背景、如何通过教研主题引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发言。侯老师还对学科建设的阶段成果做一汇报,并对今后历史学科建设提出了未来规划。
论坛的第四个环节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林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郑教授对于本次教学论坛给与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概括性指深度学习的内涵:第一,是学习内容有深度。例如教师能够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讲出历史名词术语与具体史实之间的关系;二是教师能够设计出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动,实现课堂的深度参与。郑教授对侯晓琴老师《水陆交通的变化》这节课能够在涉及中外历史繁杂的内容的情况下,聚焦典型问题,以点带面来开展教学给与了高度评价,并对于课程中设计的晚清铁路修建的评析中,有材料、有任务、有分析着眼点、有学法指导的巧妙的教学设计和明确的学法指导给与高度评价;对赵晔老师《辛亥革命》课中主要围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展教学的认识高度给与充分肯定,肯定了赵老师在课程中能够立足学情,依据教师对课程、教材的理解确定教学目标的认识。郑教授同时也提出了深度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建立结论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此外,郑教授对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历史教研室的发展给与高度评价,对于海淀区通过培养骨干教师带动学校、辐射区域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给与了高度赞扬。郑教授鼓励成长中的教师要在立足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升总结规律的水平,指引教师发展专业成长之路。
本次活动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承办,助力了海淀区历史学科教研发展和二十中学历史教研室的进一步提升!
撰稿:赵晔
摄像:翟林峰
审稿:张万祥
编辑:程磊,张振峰
审核:吴刚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