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高一年级修学国子监
2018年1月25日上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修学国子监。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又称“太学”,与孔庙位于一处,充分展现了教育文化的传承。
在到达国子监后,同学们发现国子监的大门和门柱不同于一般的古代建筑,是黑色的。导游老师对我们讲解道,古代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黑赤青白黄,而其中水对应的就是黑色。这也与古代地方风俗和思想文化有关。且国子监的门口没有门槛,这也寓意着先贤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无论是清贫的寒门弟子还是出自钟鸣鼎食之家的公子爷,在太学中,都是一视同仁。进入了国子监的大门,同学们纷纷迈过代替了门槛的两块石砖,象征着“鱼跃龙门”。
紧接着,同学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先踏足至圣先师的祠堂——孔庙。全体同学换上了汉服,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在孔庙前的石阶下,同学们学习了古代“拱手”祭拜礼仪以及尊师礼仪——释菜礼,由六位同学代表向老师们敬献六样物品——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其中,肉干是古代弟子拜师进学的学费,代表敬谢师恩;芹菜代表业精于勤;龙眼代表启窍生智;莲子代表苦心教育;红枣代表早日高中;红豆代表大展宏图,此为六礼束修。
老师同学们先面向先师孔子行礼四次,同学们又向老师们行礼三次,老师们和同学们都宣读了誓词,日后定当师者恩育弟子,弟子勤心向学。而老师们,也向同学们回赠三样物品——龙眼干、芹菜和葱,祝同学们开窍生智、勤劳能干、聪明得智。
释菜礼顺利礼成,我们更应当追随着先贤的步伐,修养自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随后,我们同主持人学习了手语舞《礼仪之邦》,重回泱泱汉唐,再奏角徵宫商。有两位同学有幸被选中接受采访,尽言孔庙之行收获之大,影响之深。
离开了孔庙,踏出门庭,便来到了国子监。同学们在导游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皇家建筑辟雍大殿前,并参观了琉璃牌坊、彝伦堂、钟鼓楼、碑林等地,目睹了“左庙右学”、格局对称之美,在欣赏视觉震撼的同时,也陶冶了身于文化之地的情操。
此次国子监之行,同学们走进太学,祭拜先师孔子,感恩我们的老师。同时,此次活动又使同学们更加了解了文化传承之重要,让同学们在仪式感的尊师礼后,在无微不至地呵护我们的老师的陪伴下,感恩师长,同时修养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