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十故事】我们走进夜海,打捞遗失的繁星——高三S3班岳芷衣

发布时间:2024-07-05 | 来源:高三年级 | 浏览次数:16175

多年以后,当再次步入校园,我准会想起第一次和二十中相遇的那个盛夏。那是个闷热的午后,天气晴朗,云消雾散,万物都染上了清澈的蓝,似是和以往的每一日没什么不同。我用好奇的目光看着大门,浑然不知我将在这绿瓦红墙的校园中度过我最为宝贵的初高中时光。是的,二十中建校七十余载,我有幸与母校同行近十分之一的征程。

初中三年如同白驹过隙,当再一次面临择校问题时,我望着早已熟悉的校园,回想着点点滴滴的日常,毫不犹豫地再次选择了二十中。那年九月,在一片喧扰的蝉鸣声中,我开启了我的高中生活。

图片3.png

高一时,我被分到了八班。八班以它的阳光和热情,积极地容纳了每一位同学。班主任曹元营老师则用自己独特新颖的教学理念引领着班级向前发展着,给予我们向上生长的勇气和向下扎根的力量,团结全班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其中积攒下的珍贵同学情谊令我动容,难以忘怀。在这样一位充满活力的班主任的带领下,我成功地适应了高一生活,做好了初高中地衔接,顺利开启了新征程。

当然,无论是语文燕飞老师对我的用心指导,数学曹元营老师细致地答疑,还是英语邓勇老师严谨细心的教学,物理陈平老师充满互动性的课堂氛围,抑或是化学王峻岭老师亦师亦友般的陪伴,地理和强老师的一次次鼓励。这些微小而琐碎的日常将会成为每次记起都倍感温暖的回忆。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转眼间又到了分班的时候。我荣幸的被分到了S3班,并在这个班集体中度过了两年时光。由于是大洗牌分班,与我分到相同班级的同学仅有两人。不甚熟悉的同学,陡然上升的学业压力,令我一时间有些无措。幸好,我有最负责、最有耐心的老师们的陪同和引领。

语文是我较为擅长的学科,在燕飞老师又一年的陪伴下,我逐渐摸索出了独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使成绩得以保持在前二十。燕老师有着深厚的语文积淀和包容万物的广博胸怀,几十年的教学并未在她的脸庞发梢间留下痕迹,而是外显于一份份作业的批改和一篇篇作文的批注。讲台之上的她娓娓道来,焕发着动人光彩;课堂之下的她细致用心,浸润着每一位学子。依稀记得那是某次月考,我的语文破天荒地考砸了。当我拿着答题纸去办公室找燕老师时,她看出了我的难过,没有选择直接看我的答题卡,而是选择先安慰沮丧的我,并拿我之前的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来鼓励我,帮助我重振信心,令我记忆犹新,感动至今。

在数学方面,我的成绩波动较大,不太稳定。付莉老师是我高二和高三的老师,她会用温和的语言和细致的教学引领我进行数学的学习。有时困难的考试令同学们颇受打击,但付老师会在答疑课上鼓励同学们不要灰心,只要努力,总会有花开之时。付老师会在课堂上用心关注每一位同学,不断思考怎样用更简单直白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时不时分享给同学们更多样的解题思路,开拓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数学素养。

邓勇老师则是唯一一位教授了我三年的老师,我们这届也很荣幸成为了邓老师的“关门弟子”。高一时,我的英语成绩还不太理想,总是在110分左右徘徊,很难跨过120分的门槛。高二时,我被邓老师选为课代表,成为了她的“左膀右臂”和“鼎力相助的铁杆”。为了担当起这个荣誉称号,我开始在英语科目上倾入更多的精力。课上邓老师会细致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并用不同的方式来促进我们的作文背诵;课下邓老师会详细的批改每个人的作业和作文,并在高三时着重鼓励所有人和她面批,多改几稿。在邓老师的全力辅导下,我的英语成绩不断变好,并在高三下半学期有了质的飞跃,完成了130分的突破。尽管高考很遗憾未能突破140分大关,但邓老师传授给我的永不言弃的意志与拼尽全力的精神使我受益匪浅,这份珍贵的师生情更令我没齿难忘。

而作为物理教师兼班主任的徐利华老师,不光在物理学习方面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更是我学习调整心态之路的指路人、个人成长之岸旁散射泠泠光辉的灯塔。高二时,在徐老师的帮助下,我得以摆脱了吊车尾的物理成绩。而在高三时,徐老师每日的关切、细心的辅导更是帮助我在一轮复习时补上了大部分的漏洞,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过程要写的像诗一样优美”“假设这是你爸在开车”……在高三繁重的课业生活中,段子手徐老师生动的表情和幽默的话语时常让疲惫的我们用哄堂大笑来扫走困乏,用时不时的课堂互动来为我们注入活力。“看清楚、想明白、写规范”“北京的物理题只要看懂了你就能写出来”“三个观点”“十个意识”……在最后冲刺阶段,徐老师不断地跟同学们反复强调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循循善诱着同学们通过各种题目来进行理解体会。在临近高考时,作为班主任的徐老师还单独和同学们谈话,针对不同同学的特点,强调大家在考场上要注意的不同细节,和考前考后心态的调整方法。教书与育人的朴素精神,在徐老师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化学是我经历老师最多的学科。无论是一丝不苟的细节狂魔王峻岭老师,还是仙气飘飘的大拿冯彦国老师,抑或是温柔可亲的沈萍老师,他们对我化学学习的帮助都十分巨大。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我才得以在高考时考出高三一年中化学的最高分。

而地理林中弘老师对我的帮助令我十分感激,我也很荣幸成为林老师的最后一届学生。该用什么言语去描述林老师呢?上课时,她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每一道题目,随手一挥,清晰有条理的板书便有了形体;课下时,她用心准备每一份PPT,将易错和有疑问的知识点与题目穿插到一起,由题目引出知识点,再通过知识点回顾之前做过的题,再将做过的题同未做过的新题关联起,指引同学们建立起自己的答题模板和解题思路。林老师常说,不给我们发放所谓的“套路”与“模板”,是为了帮助我们总结出自己的“套路”和“模板”。毕竟考试越来越趋于灵活,如果无法把握住地理的学科本质,我们将永远无法突破出题人给我们的思维束缚,拿到高分。感谢林老师的肺腑之言,让我在高二下学期就开始着手于答题思维的建立,提高了高三做题的效率。林老师时常鼓励我们多交一些论述题给她批改,并在课堂上以上交的题目为案例给同学们做分析,给所有同学仔细地分析什么该写,什么可以省略。我也深深地得益于此,学会了要以同学为师,方可更好地同自己的错误作斗争。

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开阔的平台锻炼自己,提升能力,成就自我。无论是校运会、值班车比赛、值周育人活动、广播操比赛,还是科技节、心理周、校园歌手大赛、红五月唱歌比赛,抑或是两代会、学习节、领导力培训……多彩的活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增进了同学间的情谊,提升了我们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养。

感谢同学们的陪伴,感谢老师们的鼓励,感谢学校多年来的栽培。感谢关高老师和陈其龙主任初中的三年支持,感谢曹宇红校长的一句“毕竟是自己培养出的学生,怎么说都有感情”帮助我转学回北京,感谢王玉春老师和王丽俐主任的包容,感谢谢庆红老师的关照。祝愿二十中越来越好,桃李芬芳溢四海,百年仍飘翰墨香。

 


撰稿:高三S3班 岳芷衣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