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教学策略实践研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中部第四届教学研讨月系列活动之化学教研室活动展示交流

发布时间:2022-04-15 | 来源:高中部 | 浏览次数:12426

为了践行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科学知识和关键学习能力,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中部针对新课程新教材开展了以“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变革实践。2022年4月13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化学教研室全体高中教师齐聚艺术楼三层阶梯教室,进行了化学新授课有效教学策略研讨。高中部主管校长张万祥校长,以及陈平主任、王瑞群副主任、高中部的全体教师出席此次活动。

活动开展初始,李婷婷老师根据高中部“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的教学策略,开展了题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电池”的展示课。本节课包括三个环节,分别是初识氢氧燃料电池,建构原电池的模型,以及设计原电池。教学全过程对于“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评价反馈”四个部分进行了充分的实践和探索。

课后,化学教研室主任张景富老师组织化学教研室老师们针对这节课展开了教学方式变革的教学研讨活动。李婷婷老师首先根据自己的上课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本节课作为重要的概念教学课,主要对概念的生成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并通过设计原电池的活动加大了课堂的开放度,达到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目标。

随后,四位化学老师针对四环节教学策略分享自己的体会。吕海娟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以及李老师的展示课,针对教学方式变革实施策略中的“目标引领”部分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吕老师从教学目标的作用和意义,如何制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等三个方面,阐释了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王峻岭老师主要针对李婷婷老师的教学课程和自己的教学过程,以这节课中原电池与氧化还原的关联问题作为范例,和大家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驱动”来解决关键性问题。

王光照老师则从“迁移应用”的角度评价了这堂课,王老师指出无迁移不教学,这节课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迁移应用,比如通过氢氧燃料电池讲完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就迅速将知识迁移应用到铜锌原电池中。

特级教师马翠玉老师就这节课中的“评价反馈”问题和大家做了分享,指出这节课体现了教-学-评的一体化,针对每一个教学目标,都给出了评价反馈,准确诊断了目标的达成情况。

特级教师冯彦国老师针对化学教研室这次教研活动给出进一步的指导,并分别从目标引领,问题驱动,应用迁移,和评价反馈四个方面给出了教学的建议,老师们表示收获颇丰。

最后张校长针对化学教研室这次教研活动给出了高度评价,并与化学组老师们合影留念,以此结束了这次精彩的教研活动。

 


撰稿:吕海娟

摄像:翟林峰

审稿:张万祥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