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十故事】少年剑指名校,二十助力同行——2023届毕业生刘鑫宇
下一站,清河小营桥西。公车进站的速度逐步放缓,眼前红墙绿瓦映入眼帘,而我的青春也就此展开了画卷。
中考时,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成绩并不理想,海淀区排名5584。迷惘之际,我选择了二十中学。也许是距家车程不过10分钟的便利,也许是全北京鲜有的70年办学历史,也许是清河左岸,绿树红墙的独特校园环境,我来到了二十中学。
三年后的今天,我的高考成绩取得了671分,北京市排名1009,让我再一次确定,选择二十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初到二十中学,一座座以榫卯为特色屋顶的建筑掩映在巨大的悬铃木下,朝阳的灿烂透过叶隙,投射在刻着校训的的石板路上。走在其中,朗朗书声入耳,习习春风过肩,大有古时书院之气。而再沿甬道深入,走进操场和教室,其中先进的仪器和设施使我感受到二十中兼具古今、与时俱进的特点。校园中,桃李争春,蜂蝶群舞,茂林修竹,清流静潭,自然景观由隔壁的碧水风和蔓延至此,而毫无隔膜之感。于学余之时,同三两好友于其中漫步、畅谈,赏四时异景,信可乐也。而在教学楼里,净水机、电子白板、智能打卡测温系统保障着一天的学习生活,又为二十中学的古风气质以科技赋能续航。见到这样的校园,我明白:二十中学并非失意之选,这其中优美的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定将成为我重整旗鼓、再战于高考的必要条件。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学习助力,但真正使我放下过去的顾虑和杂念,认清自我,脚踏实地,着眼于当下的努力和未来的理想的是二十中发展性的教育理念。
高二时,年级大洗牌,重新分了班,我因此进入了科技学院S4班,我自恃个人成绩靠前,在上课和作业中并不上心,对简单题不屑一顾,对错题更是一错了之,只有遇到难题时才主动动脑子思考;另一方面又想专心于课外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基础的巩固,这也导致我的第一次月考成绩直接跌落。这一切都引起了班主任王玉春老师的注意。
与我设想的不同的是,王老师开门见山,指出了我的问题,并耐心地与我沟通。王老师并没有批评我知识上的缺漏,或者能力的欠缺,反而夸我很聪明,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这让我感到惊讶。在进入S4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王老师提出了许多我自己都不曾留意的细节,阐述了她的判断,给我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这使我心悦诚服,非常愉悦地接受了老师的教导。
在此之后,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不断地进步。自此,我也认识到与老师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每当我遇到对人生或学习有任何想不通的事情时,我总是会和老师们交流请教。老师们客观理性又具体的建议每次都能使我在压力日增的学习生活中如同拨云见日,醍醐灌顶,在迷惘之后有了新的方向。
高中三年,我最擅长的学科是化学,每次考试几乎都是年级前列,并多次斩获满分。这自然离不开老师们的指导。在高三下学期,每次模考都是和区里万人同台竞技,对于化学A1(排名前1%)的争夺十分激烈。为了备战,每次统练之后,化学郭鹭鹭老师总会带我分析试卷,复盘做题思路。有时即使我的难题部分拿了满分,但少数基础题却因为小聪明而扣分,老师仍严肃地指出我的失误,削减了我在化学上因为成绩好而滋生的骄傲和自满,加深了我对基础题的重视程度,避免了类似的不该丢分的题反而做错的情况发生。其实,不只是化学,还有像数学、物理、语文等学科的老师,他们不吝赐教、侃侃而谈,又能把握重点,技经肯綮,使我在学习上受益匪浅。
回首三年,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政治历史地理,再到音乐美术体育信息通技,每个老师各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却都贯彻着发展性的思维,因此他们能把握现状,又不拘泥于现状,点面结合,使在这里学习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有所收获。
除了文化课的学习,二十中学在课余为我们提供了多彩的课余活动。高一时的数学每周一题挑战赛,对自愿完成每周下发的难题的学生发放奖励,给了我许多挑战自我的机会。高二时的选修课,我有机会进入化学实验室,和老师手把手完成课本上以及课本之外的实验,感受多彩的化学之美;我有机会坐在教室,听老师讲授拓展物理建模的思想;我有机会走进科技教室,手动建模,于电子世界中拼装火星车,了解国家前沿科技。我所参与的只能算是冰山一角,还有其他更多的课程和活动拓展着我的知识和能力。
除此之外,在二十中,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她的人才培养计划。高二时,我加入了种子计划,是对年级前列的同学开展的自愿加入的一个活动。作为一名种子学员,我每天的晚自习可以在自习室中度过,并且有较高的自由,可以利用智能大屏自行搜索资料,或组织讨论,同时可以有更多的自习时间。在这期间,我并没有借此机会刷题内卷,而是利用了这份自由做一些我认为重要的事,比如对一些有价值的题的思考拓展与外延,对课外文章的赏析和品读。也正是如此,我加深了对学习本质的理解,放宽了眼界,提高了自我。在高二高三假期,学校又开展珠峰计划并协调各部门为此次活动服务,旨在带领学员参与学科拓展,并邀请各学科专家带来讲座,从更高维度俯瞰学科全貌,助力高考备考;同时拓展非学科性知识,使我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对我而言,二十中浓厚的体育氛围同样影响着我。从刚入学时一个四体不勤,体育成绩刚及格,到每天坚持跑圈,拉引体,最后主动请缨参加运动会1500m长跑,正是二十中见证者我的成长。在二十中的三年里,学校每年组织运动会,体育节,举行个人,班级,年级的各项体育竞赛,我记得高一时不会跳大绳的我,在比赛时一个不落得跳过去;我记得20乘200m接力时奋不顾身地向前冲刺,最终获得年级第二;我记得每天晚上自习课间,操场上一个个为梦想而自由奔跑的同伴……正是在二十中,我收获了积极活泼的灵魂。
回首三年,二十中见证了我的成长,而我也目睹着二十中的建设。三年来,二十中更新了桌椅,翻新了教室和操场,添置了更多设施和器材,大到引体杆篮球机,小到PCR反应器,使我不得不感叹二十中的发展。三年来,二十中熬过了疫情,增删了校规,追随时代的进步。三年来二十中引进新课程,开设新校门,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年过后,我与二十中的故事就此完篇,我也将离开小营桥西,踏上新的旅途,驶向下一站未来,但而无论驶向何方,经历多久,我与二十中这段感情将永不完结。
撰稿:2023届高三年级刘鑫宇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