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寻踪,智启未来——初中部跨学科主题研究课(二)
2025年3月20日至4月15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初中部以“跨界寻踪,智启未来”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周的跨学科主题研究课活动。本次课程聚焦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活动涵盖语文、英语、历史、道法、物理、生物等多学科教研团队,以“灯笼非遗传承”“隋唐文化交流”“低温超导应用”等特色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过程中提升高阶思维与实践创新能力,为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提供生动范例。
3月25日,政治教研室仇春华老师在图书楼一层开展了题为《京华寻踪,文化探源——探寻历久弥新的思想之光》的跨学科主题研究课,课程以设计研学路线为主线,融合语文、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内容,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智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获得走好人生道路的有益启迪。
3月28日,杨昳老师开展了一节跨学科主题研究课:呼吸作用。本节课是项目式学习——为学校五彩农场设计高产量自动化蔬菜大棚的探究课,本项目跨化学学科和工程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生物核心素养。
3月31日,以“Healthy Lifestyle”为主体的跨学科公开课由张文玮老师精彩呈现。课堂以“健康文化节”为依托,巧妙融合生物、体育、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搭建起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坚实框架。学生们围绕五大健康维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深度探索。
4月1日,刘艳苹老师开展《灯笼:从文本到非遗的薪火长明》公开课。课程以“星火寻灯—探究不变—创新求变”为主线,引领学生探究灯笼承载的“希望·联结·誓言”文化基因。
4月7日杨希超老师开展了课题为《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跨学科研究课,杨老师将历史与地理、文学和政治相结合,讲述了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史实,探究了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4月10日,物理组麟示博老师开展了题目为《跨学科实践——探索新材料》的跨学科研究课。麟老师以低温超导磁悬浮为引子,展开了多个领域的材料探索,各个学习小组也积极展示了探索材料的心得与体会。
三周的跨学科教研实践,不仅构建起知识与生活的立体网络,更在真实问题场域中培育了学生的未来胜任力。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课程改革,让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成为学生面向未来的闪亮名片。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