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赴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学习体会(原鹏程)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值得依赖的信仰之根、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14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兰考考察时说,“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焦裕禄同志是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焦裕禄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是一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更多的焦裕禄式的共产党员、干部切实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群众路线,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
2015年元旦假期,我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来到兰考,这个焦裕禄同志忘我工作了475个日夜的县城,到焦裕禄干部学院聆听报告并参观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学习之后,我深深的被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所感动,参观学习体会如下:
一、焦裕禄精神是我们走好群众路线的一面明镜
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他在上任的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带领干部去火车站考察,当得知个别干部囤积救灾粮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把救济粮发给群众,而不怕得罪人。 他是真正让群众路线走进基层、走到群众家门口,走入群众的心头,把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骨肉兄弟。
二、焦裕禄精神教会我们要时刻注重提高党性修养
1962年,兰考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建国以来最低水平,由于黄河在兰考的不断改口、改道导致兰考县常年受到风沙、盐碱、内涝等“三害”的威胁。1962年,河南省委已开始物色兰考县干部,在焦裕禄之前已有6位干部先后谢绝了组织的委派,当时已患有肝病的焦裕禄同志得知上级要委派他去兰考任县委书记时,他却不加思索的说出了“感谢党把我派到这最困难的地方!”的肺腑之言。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儿子、党培养的优秀干部,作为一个基层干部,他没有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有着一颗爱民的仁厚情怀,深入百姓,体察民情,访寒问暖。他前往兰考县委报到,衣着简朴,一路步行,当他看到一群饥饿的孩子时,他拿出了自己携带的全部干粮;面对双目失明的老人,焦裕禄同志深情地说出“我是你们的儿子”……,这是怎样的情怀,又是多么崇高的人格力量!
三、焦裕禄精神引导我们要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不顾病痛,用科学的方法治理“三害”。他撤销了县委为解决“流民问题”的劝阻办公室,设立除“三害”办公室。为锁住肆虐兰考的风沙,他带领通讯员,推着自行车,亲自调查风沙的起因,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剧烈的病痛让他滑下了沙丘,但他忍痛坚持工作;当得知泡桐树可以在当地恶劣的环境下生长,他亲自到苗圃了解情况,部署植树防沙工程,并亲手在沙丘上种下一株泡桐。当得知在苗圃工作的唯一的大学生要离开兰考返城时,他抓起一把兰考的泥土,忍着肝病的折磨,跌跌撞撞跑到火车站为他送行,嘱咐大学生回城后不要忘记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把兰考的泥土做一下化验分析,为改变兰考的自然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为解决水患,他把全县所有的洼地、淤塞河道全部绘图编号,带领干部群众,顶风冒雨,查看水情,以排为主,排、灌、滞、涝、台、改兼施,舍少救多,舍坏救好,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为治理盐碱,他倡导分清轻重,区别对待,翻淤压碱,开沟淋碱,打埂躲碱,台田试种,引进耐碱作物。在治理“三害”方面,他树立韩村、秦寨等榜样,用来带动全县工作的开展。
四、焦裕禄精神培养了我们正直无私、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的作风
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公,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率先垂范。看到百姓的贫苦生活,在个别领导抵触的情况下,带头取消了领导干部的特殊生活待遇;当上级派专员调查时,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他这种心里只有群众的精神,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当自己的孩子因为没有吃到大米而将窝头扔到地上时,他也很心痛,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的生活?作为兰考县的县委书记,他不要特殊,哪怕是家人吃上一点点比群众好的粮食他都不允许……。对比焦裕禄同志,十八大以后,查出了多少贪官污吏,他们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贪污受贿,忘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可恨至极。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把生命交给了这片热土,他没有高谈阔论、没有留下什么警世名言,甚至没有像样的政绩工程,但他有一颗火热质朴的心,他心里想的是群众,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所拥有的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焦裕禄精神就要传递下去”,而这是我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所需要实实在在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