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胡静静)
对于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焦裕禄却给我留下了感动、鼓舞更多的则是震撼,让我们不禁深思老子《道德经》里面的一句话:“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作为党组织的成员应该想想入党为什么?做官图什么?为民谋什么?身后留什么?为什么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四十多年,兰考的百姓至今仍念念不忘?
当领导通知党员同志去河南兰考县实地学习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当我听到焦裕禄这个名字,当我在大脑里搜索这个人时,脑海中闪现出的只有雷锋、孔繁森、焦裕禄等人物的名字,可是对于他们的事迹自己确实一无所知啊!所以我借助互联网、书籍等资料开始查阅有光焦裕禄资料,观看了《焦裕禄》纪录片,电视剧《焦裕禄》从而在宏观上对焦裕禄有了一个整体把握,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我们从北京到郑州辗转到兰考县,一路上我们还是在讨论焦裕禄的事迹,以及在当代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缺失的东西,我们需要什么正能量,怎么弘扬正能量,来实现习总书记所提倡的“中国梦”呢?到了兰考——焦裕禄一生与之割舍不断的地方,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走进政治学院聆听刘冲老师对焦裕禄先进事迹的报告和视频,从开始的惊叹、赞扬到中间的沉默、感动再到最后的泪流不止,老师们没有欢歌笑语,有的只是默哀和敬佩;看到带给兰考人民希望的泡桐数,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焦桐,经过五十年的风雨,依然耸立在兰考这片土地,它是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和灵魂;参观纪念馆,看到那把被硬物顶破的座椅,满是补丁的床被衣物,废旧的自行车,还要忍受病痛带给他的折磨,越发觉得焦裕禄同志人格的伟大,他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也是共产党员的好榜样。试问哪一个人死后不想回到自己的家乡,但焦裕禄同志安葬的墓地却是在兰考县城关北黄河堤顶上,这是为什么?实际上他是山东人,但他死后的遗愿是能够葬在兰考的土地上亲眼看见兰考人民克服风沙、内涝、盐碱,目睹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们亲民、为民、爱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475天,让我们体会到“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不顾病痛折磨、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64年5月14日永远离开了我们,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2岁!
他的感人事迹和高大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之中。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求真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舍己奉公、鞠躬尽瘁的高尚人格,如同一座不朽丰碑,指引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在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在对焦裕禄的深入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优良品质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所以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做到:
首先,坚持克己修身,树立“新三观”,提升思想境界。焦裕禄同志以人为本、重视调查研究、勇于创新、重视民生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遥相呼应,研究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就有助于当前我们改变自己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教师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责任,青少年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焦裕禄同志牢固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严于律己,艰苦创业,鞠躬尽瘁的精神是当代青年教师树立正确人生理想的价值取向。最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青年教师理想问题的实际,结合焦裕禄精神,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正确的道德理想、科学的职业理想,才是国家的需要和个人成长的保障。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正确把握利益关系,努力实践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焦裕禄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没有死,将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