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忱为教育——赴兰考学习心得体会(李婷婷)
2014年12月31日下午,在我们学校统一组织下,我们前往河南兰考县“取经”焦裕禄精神。我想,学校在这样的一个跨年的日子里,带领全体党员学习焦裕禄精神,应该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也在出发前就满怀期待,为什么焦裕禄精神时隔这么多年后还有这么多人远赴兰考学习?到底当年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做了什么让群众一辈辈口里的好干部每每提起都热泪盈眶?当一天多的学习结束后我的疑问一一解开了,并坚定了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决心。
我们在焦裕禄干部学院聆听报告,重温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优秀品质,在纪念园参观学习,拜谒焦裕禄烈士墓,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感受焦裕禄一心为民、一生为民的高尚情怀,接受精神洗礼。
在教室里,我们聆听了焦裕禄同志感人事迹,为之动容,几欲泪下。焦裕禄同志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不是为了做官,而是去为人民谋利益。他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带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一句“我是你们的儿子”,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他这种为民爱民亲民的作风,充分反映了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公仆情怀。
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了兰考,面对兰考自然灾害的肆虐和贫困落后的实际,焦裕禄同志不等不靠,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力拼搏、自强不息。他说:“我们要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他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亲自种植泡桐树,以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他坚持生活简朴、勤俭办事,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的衣、帽、鞋、袜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焦裕禄同志以他的一言一行对艰苦奋斗做了生动的诠释,这也正是他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重要原因。
听完报告我们还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的展品、图片,缅怀焦裕禄同志光辉的一生。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遗物,仿佛又把人们带回到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战天斗地的动人场面,全面展示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在焦裕禄当年亲自制定的“十不准”工作纪律图板前,在展示焦裕禄同志带病坚持工作、深入农村访贫问苦的图片前,在那把他被肝病折磨时顶出了大窟窿的藤椅前,在他用过的补丁摞补丁的被褥前,我静静观看、深深沉思,这次考察学习时间虽短,却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的态度我想是我们现在所缺失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
我们在报告中听到一个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在听完报告后,在干部学院的院子里看到了一位老大爷,说起焦裕禄的时候大爷热泪盈眶,犹如家人。当问到现阶段该学习焦裕禄什么精神的时候,大爷听不明白,因为他不明白什么是精神,只说了一句,对老百姓好!这点最触动我。不禁要问,在我的工作岗位上,什么是焦裕禄精神?对学生好。全身心对学生好!逐渐贴近教育本质,不断追寻教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