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之行有感——学习焦裕禄(张凤)

发布时间:2015-01-09 | 来源: | 浏览次数:353854

201511日我随学校党委组织的去河南兰考学习焦裕禄先进事迹的活动来到兰考,感受颇多,焦裕禄这个名字在我心中并不陌生,但真正走进他,还是得益于这次党委组织的活动。

焦裕禄 (1922.8.16 - 1964.5.14),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革命烈士,干部楷模。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兰考县地处豫东大平原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这是何等高尚的精神所在,永远值得党员、领导干部们学习,学习他身先士卒、心系人民群众的疾苦。特别是当前某些领导干部腐败堕落成风,败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他们的良心哪里去了。新时期新形势下,践行十八精神,更应学习焦裕禄忘我、心系人民群众,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

19645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1964514日,焦裕禄同志病逝了,焦裕禄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在追悼会上,一位农民泣不成声地说出了兰考人民的心里话:“俺的好书记,你是为俺兰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挥泪继承壮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这就是兰考人民最重要的誓言,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以更大的干劲,更多的汗水,努力改造着焦裕禄同志生前战斗过的兰考大地。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艰苦创业的精神,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精神,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忘我奉献的精神,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党的领导和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决心彻底改变兰考面貌,在这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

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精神品格。焦裕禄同志的一生就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把青春奉献给了党的事业,把生命奉献给了兰考人民。在兰考工作期间,他始终在为改变兰考的面貌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从来不计回报,真正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最高精神追求,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

感谢学校党委为我们党员同志组织了这次学习活动,我深受教育,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践行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并用实际行动无愧于这个神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