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黄再丽)

发布时间:2015-01-07 | 来源: | 浏览次数:341552

2015年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焦裕禄书记生前战斗过的地方——河南兰考县,祭拜了苍松翠柏中的焦陵,聆听了纪念馆讲解员如泣如诉的追忆,观看了《我眼中的焦裕禄》纪录片,实地参观了参天耸立的焦桐,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不仅令我热泪盈眶,而且使我心生震撼,让我发自内心地对焦裕禄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领悟。

焦裕禄同志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很多,在考察过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他亲民爱民的情怀:焦裕禄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上任第一件事不是开会,而是下乡访贫问苦;他开县委会的第一件事不是讲话,而是到火车站安抚灾民。他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儿子,为农民雪天送粮,“把党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

二是他科学求实的态度: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短短一年多中,之所以在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改善群众生活等难题上迈大步、见实效,靠的就是深入实际的调研和遵循规律的决策。他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当时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对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摸清了“三害”发生演变的特点和趋势,闯出了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新路子。

三是他迎难而上的品质:焦裕禄到兰考上任前,党组织告诉他兰考是一个最穷的县,一个最困难的县,要他在思想上有经受最严峻考验的准备。他坚定地向组织表示,“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并发出了“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的誓言,带领全县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图强,创造了兰考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四是他艰苦奋斗的作风:当有人提出改善办公条件时,焦裕禄就告诫大家:“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灾区面貌没有改变,还大量吃着国家的统销粮,群众生活很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当他无意中听说儿子“看白戏”,就教育儿子不能搞特殊,并亲自主持起草了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的“十不准”文件。

焦裕禄精神的内涵集中表现为:“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被焦裕禄的事迹深深感动着,也被他伟大的精神震撼着,我更应该学习他的伟大精神: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树立科学求实的态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敬业、实干、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我们应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用行动去播撒爱,用爱去培育心灵,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焦裕禄——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