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焦裕禄精神学习活动有感(冯春莉)
迎着2015新年的第一道曙光,我校一百多名老师赴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参观学习,接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这次的学习虽然只有一天,但充实而震撼,我们聆听着张冲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满怀崇敬观看记载焦裕禄生命厚度的纪录片《我眼中的焦裕禄》,从亲眼目睹焦裕禄栽种的那棵苍郁屹立50载的焦桐树到在时间紧张之余依然奔赴焦裕禄纪念馆学习,我一点一点地对焦裕禄同志更加敬重,对焦裕禄精神更加仰慕。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一位共产党员,欣然服从组织的安排,依然挑起自然灾害,率先垂范、俯身甘为孺子牛、精心思考解决良方,带领人民群众抗风沙、消盐碱、除内涝,与“三害”顽强斗争,解决人民群众真正疾苦,这一切真真切切地触动了我们每一名党员的心灵,升华了每个人的思想。他的先进事迹使我感动也深受教育。
焦裕禄同志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苦难的煎熬,七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后因家乡遭遇灾荒,家庭贫困,被迫退学,跟随乡亲们去煤矿卖煤打工。后来他找到了党组织,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到: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为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是这样说的,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兰考人民战胜自然灾害,不顾个人身患肝病的痛苦,他多次用钢笔杆顶着腹部坚持工作,同志们劝他去住院治疗,他总是说:“我这病医生看不了,工作忙它就好了”。他常常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 。
焦裕禄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我们多少党的干部和群众,更感染了我。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看,公仆精神是本质,奋斗精神是精髓,求实精神是灵魂,大无畏精神是重要内容,奉献精神是鲜明特征。“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焦裕禄同志公仆精神的写照,也是党的宗旨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主动加强党性修养,不断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做到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我认为学习焦裕禄,不能单纯说说、写写,脑子热热,要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对照焦裕禄同志,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差距、定措施、选定努力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焦裕禄同志是一个虽死犹生,活在人心里,逾远而弥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将逾远而弥存,历经时日而愈加光芒四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考察时对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出的论述和要求:“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要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也就是说,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就是,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实际上焦裕禄精神与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一样,是我们这个时代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是与战斗在各行各业辛勤劳动者大力弘扬这些精神分不开的,所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事,也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应该做的。
作为教师,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公仆情怀实际上就是要有浓厚的服务意识,没有服务意识、高高在上,何以教好学生、培养人才。基于此,我们不该用焦裕禄的公仆情怀照照我们自己吗?作为教师脱离实际,夸夸其谈,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何以教好学生。既然如此,我们不该学学焦裕禄的求实精神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精神更是作为一名教师不可或缺的,教书育人是一种复杂的艰苦劳动,既需要我们付出大量脑力劳动,也需要消耗体力,任何的浅尝辄止、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艰苦奋斗、奋发向上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教师的工作具有示范性,学高为范、身正为师,教师是什么样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焦裕禄高尚的道德情操难道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学习的吗?工作在第一线的广大普通教师们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尽职尽责就是对焦裕禄精神的最好诠释。一代人的教育离不开一代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那我们离一个完美教师还远吗?我们国家的教育大业还愁不会兴旺发达吗?
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张冲老师提到过一首歌,歌词是这样写的:“焦裕禄是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赤胆忠心为人民,像一棵青松,像一盏灯,他是兰考人民的贴心人……”,我愿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做学生学海中的指明灯,生活中的青松,以身作则,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