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精神(于杰飞)

发布时间:2015-01-07 | 来源: | 浏览次数:359234


    2015年1月1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党委组织全校党员教师到兰考进行考查学习。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的门前屹立着一颗“焦桐”,这次第一次听到这个植物名称让我感到疑惑。它也是我这次考察最有感触的“物种”了。“焦桐”也让我慢慢的走进了我们的好书记——焦裕禄。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只工作了475天,却用实际行动铸就了感天动地的焦裕禄精神。当年他亲手栽下的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

特别是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听的讲座,让我更加立体的了解了焦裕禄书记的个人魅力所在。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为治理"三害"带病深入基层,总结出"扎针贴膏药"治理沙丘。他带头植树造林,广栽桐树。焦裕禄同志生前倡导栽种的泡桐树如今已成为兰考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干部学院门前的这棵泡桐树是焦裕禄同志于1963年春亲手栽种,并在树旁留影纪念。兰考人民为缅怀焦裕禄同志,称这棵泡桐为“焦桐”。现在“焦桐”生长茂盛,每到春天数不清的桐花绽放,人站在树下顿感心旷神怡。该树1978年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园区历经几次修缮,环境风貌焕然一新。此处是来兰考参观者的必游之地"焦桐"已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

如今,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都已大大改善,但焦裕禄同志留下的“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却永远不能忘记。我们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是一所新建校,新建之初,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困惑是难免的,但我们只要发扬焦裕禄的这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还有什么困难和困惑不能解决的呢?

我想,我们发扬“焦桐”精神,就是要像“焦桐”那样,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入土地,与大地融为一体。人民群众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土地。只有与群众心相通、情相系,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各项事业才能生机盎然。作为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的一员,就要把附属实验学校当成自己的土壤,认真踏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的老师同学们做好服务,要“立地生根”,“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今天,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大门口,这棵泡桐跨越半个世纪的风霜,巍然挺立。我想,只有把发扬“焦桐”精神贯穿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我们的干部才有正气,队伍才有朝气,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得每个人都能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形成上下一心、和衷共济,激励更多的干部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共同谱写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