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焦裕禄与兰考之行 ——兰考党员学习感想(刘颖)
焦裕禄,一个并不是陌生的名字,在我学生时代的课文中就曾出现过他的感人事迹,在父辈人的口中,电视中也曾听说过焦裕禄的感人事迹,但是总感觉这样的人物是离我们现实生活中很遥远的一个神话任务,并不曾真正的走进我们的头脑和内心中,至于焦裕禄所作出的事迹和壮举也没有在我们的心中起到任何的波澜。
此次元旦期间和学校的全体党员一次走进兰考,深入的接触到焦裕禄曾经工作的地方,在现场聆听了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才真真正正的感受到焦裕禄真正的存在过,他所作出的伟业在兰考乃至整个中国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焦裕禄并不是兰考人,但他却为兰考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焦裕禄在拖着生病的身体,带着组织的重托来到兰考,他并没有选择放弃或是消极怠工,而是以一种积极克服困难的决心带领兰考人民找到治理“三害”的办法。焦裕禄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干部,能够深入田间地头,找到根治问题的办法,他成功的把泡桐树种植在兰考的土地上,减少了风沙的侵袭,也为后人留下了致富的财富。焦裕禄是一个坚持不懈的干部,面对困难,他没有选择退缩,积极的发动群众,鼓励大家,树立榜样,使得大家凝聚成一股绳,共同战胜“三害”带给兰考人民的恶梦。
焦裕禄并不是兰考人,但他却把兰考人民当成自己的亲人。焦裕禄多次在风雪天问候孤寡老人,把老人当做自己的父亲,把孤儿当做自己的孩子,主动的分担大家的痛苦,作为一名县委书记,作为兰考的父母官,焦裕禄从没有官架子,主动的把兰考的人民当做自己的亲人对待,嘘寒问暖,减轻负担,这是一种博爱,是一个人民公仆最极致的表现。
在兰考的学习中,所有的人都提到了一个树,人们习惯把他叫做焦桐。这棵树是焦裕禄在当年栽下的一个泡桐树,这棵树已经成为焦裕禄精神在兰考的一种象征。有老人每年如一日的打扫周围的落叶和卫生,人们谈论起焦裕禄和焦裕禄的事迹还会潸然泪下,开始我们并不理解其中的原因,一个人怎会有如此的魅力?
但是通过学习,我发现焦裕禄值得后人为他作出如此的尊敬和敬佩。他真正的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里面,为百姓着想,从没有考虑过自身的利益。这是一个党员的模范精神,这种只为百姓着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党员,我想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践行的,心系学生,为学生的将来和现在着想,正是一名人民教师该做的事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定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教学和管理中,发扬焦裕禄精神,把更多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