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之旅的学习感受(杨莉)

发布时间:2015-01-07 | 来源: | 浏览次数:298146

2015年的跨年非常特别,是在河南的兰考度过的,这是先进党员干部焦裕禄奋斗并改变的地方。从一刚开始的疲惫和好奇,到最终的感动和深省,我觉得收获很大。当今社会信仰缺失严重,很多红色时代的普世价值标准受到了挑战和质疑,越来越多的人以利益为导向为人处事,党员群体内部出现了很多让人民群众心寒的干部,而从先进的党员干部焦裕禄的事迹上,我感受到了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着想,为人民谋福利的赤诚之心,这才是一位真正的人民公仆,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同志最终积劳成疾,罹患肝癌去世,让我觉得非常遗憾和痛心,但他的精神,他的事迹依然鼓舞着兰考的人民,激励他们勤劳致富,改变家乡面貌,让兰考的人民世世代代铭记着他的恩情。总结这一趟心灵的净化之旅,我觉得有三句话给了我最深的触动。

“拼上性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这是焦裕禄在看到兰考人民缺衣少食,以乞讨为生,艰难度日的悲惨境况时,自己暗暗下的决心。在河南省1959-1961年最严重的饥荒年和风沙,盐碱和内涝自然灾害最重的兰考,焦裕禄没有像之前的四位县委书记那样畏难退缩,他的眼睛里看到的不是困难有多么大,而是人民有多么苦,而人民的苦难被他视为是自己——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其中最让我痛省的是“拼上性命”这四个字,可以看出一个共产党员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坚决态度和执着精神——为了人民的福祉,共产党员是可以牺牲自己最宝贵的性命的。焦裕禄在信里是这样说的,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拖着本就有肝病的身体来到兰考,他的475个日日夜夜没有停止过“拼命”,从暴雨中勘探灾情到大雪里走家串户,访问民情,他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与大自然的较量之中。为了让兰考的人民吃饱穿暖,他把自己的身体生生熬垮了;为了工作的进展,拖着不去看病;为了坚持工作,用硬物顶在肝部,把藤椅都戳出了一个大洞;最后都疼地拿烟头烫自己的腹部,最终因肝癌晚期医治无效而去世时,来送行的人民群众说出了每一个人的心里话——焦书记是为了兰考的人民活活累死的!这样全然忘我,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让我深深地景仰和感动。相比那些酒池肉林,以权谋私的当代“老虎”,焦裕禄才真正无愧于“人民公仆”这个伟大的称谓。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句话是焦裕禄在兰考治理三害时经常说的一句话,这是“实事求是”精神最朴实无华的总结,工作不是在办公室里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听别人的报告就能找到解决办法的,遇到难题,必须实地进行考察,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进而制定出解决方案。由于黄河在兰考决堤改道,导致全县95万亩耕地中,有86万亩耕地都是盐碱地,严重影响粮食产量,焦裕禄深刻认识到治理这一灾害是解决兰考人民温饱问题的关键。为此,焦裕禄走了5000多里,勘测了84个风口,测量了1600沙丘,绘制了精确的治理沙害的蓝图。焦裕禄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依靠劳动人民的智慧,创新性地提出栽种泡桐的方法,不仅有环保价值,更具经济价值。最终成功治理三害,造福千秋万代的兰考人民。

“一定要对老百姓好。”这句话是出自一个80多岁的兰考百姓之口。焦裕禄同志去世已经50年过去了,但他付出生命为兰考人民谋幸福的精神依然为兰考人民所铭记和缅怀。当现代的党员干部询问老人焦裕禄的精神时,老人质朴地说:“一定要对老百姓好!”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的工作,作为老师,一定要对自己的学生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努力成材,奋斗不已,直到燃尽生命的最后一丝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