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维——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开展首届数学节活动

发布时间:2023-03-27 | 来源:高中部 | 浏览次数:14631

为更广泛地激发数学热情,推动数学参与,展现数学魅力,传播数学文化,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和北京数学会联合举办以“数学的过程”为主题的国际数学日活动。作为活动协办学校,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于3月14日至3月23日开展了以“感悟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维”为主题的数学节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绘制数学手抄报,探寻数学中经典优雅的曲线、简洁理性的公式和数学名家故事。

3月23日下午16:00-18:00,学校举办学生数学讲堂。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集团校陈恒华校长、张万祥副校长、李久省副校长、教学处陈平主任、教科研室李黎明主任、数学教研室张程艳主任、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郭娜老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数学建模实践研究项目”高中专家组组长朱浩楠老师出席本次讲堂活动。

田润德同学主讲《欧拉公式》,介绍如何借助欧拉公式将三角函数和指数型函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以豆浩为代表的小组研究了三角函数的历史和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王清瀚同学从简单的由速度求解位移出发,引导大家证明了正弦型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峰值之间的倍数关系,提出用一般的物理学公式难以求解的问题,有时借助微积分的数学工具就能够较好的解决。

黄逸菲为代表的小组以地理学科中的“影子轨迹”问题为探究导向,在具体生活情境之中体会圆锥曲线的应用,同时感受数学在各个学科中的重要工具性地位。


徐之源小组出于对数学的兴趣,为大家带来关于逻辑推理的报告,通过运用生动有趣的具体事例来阐释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学生讲堂结束后,朱浩楠老师做了题为《数学与数学建模过程与范式》的专家报告,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流程,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何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解释,学生们收获颇丰。

陈恒华校长指出,本次数学节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为全体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学生们在探索中感受数学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次数学节活动既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交流。有交流就会有收获,思维的火花继续碰撞,话筒继续传递。希望同学们在数学魅力的感染下,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潮,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摄影:翟林峰

审稿:张万祥,张程艳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