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 ,专项突破-——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召开2023届高三二轮化学复习诊断研讨会
2023年3月8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化学教研室组织召开了“2023届高三二轮化学复习诊断研讨会”,邀请北京市教研员李伏刚老师入校指导交流。会议由化学教研室主任郭鹭鹭老师主持,高中部张万祥副校长、陈平主任、冯彦国主任以及化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首先,刘一恒老师在高三E3班进行了一节《工业流程专题》复习课。刘老师以2023年石景山期末试题为素材,请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工业流程问题,暴露出学生的思维障碍点。
进而,刘老师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然后,学生再以2023年朝阳期末试题为背景,探讨含铅废料溶浸环节中所经历的物质转化过程,应用思路方法解决新的探究问题。整节课互动性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复习课后,老师们对于这节课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讨,建议加入更多的学生发言、互动过程,请学生自主梳理分析思路,这样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李伏刚老师以工业流程问题为例,指导老师们根据学生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开展二轮复习的教学。在工业流程题中,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不会审题,教师应拿出一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5-10个典型例子,专门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在课堂上突破了审题这一难点后,学生课后的作业,就是完成这些流程图后面的具体问题。这样,课堂和作业才能紧密结合,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听讲是有效果的,也能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李老师指出,老师课堂上需要向学生传授的是老师的做题思路方法,学生需要不断模仿老师的思路,以获得更大的提升。李老师强调,优秀的同学阅读到题目涉及的物质以及相关信息时,应该先有一个自己的思考与认识。教师需引导学生就给出的物质以及资料进行发散性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与迁移高考考察的主干知识,以实现主动出击,迎战题目情景及设问。对于日常的教研,李老师认为,应该让老师们展示自己做题的思路,互相交流,以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最后,张万祥副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张副校长首先肯定了本节课能较好体现学校先做后讲的授课思路,学生也获得了较好地能力提升。同时,张副校长强调,教师要更加深入钻研先做后讲的教学模式,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平台进行交流、碰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推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教研室需要对李老师的指导进行进一步的跟进研究,将李老师的思想落实在课堂教学当中,助力高考二轮复习的备考工作。
撰稿:刘一恒
审稿:郭鹭鹭,张万祥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