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 专项突破——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开展2023年高三二轮物理复习诊断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03-10 | 来源:高三年级 | 浏览次数:13686

2023年3月9日上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中部物理教研室开展高三二轮复习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物理教研室张晓主任主持,参加本次教研交流展示活动的有张万祥副校长、陈平主任和高中物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主任、海淀区物理教研员苏明义老师莅临本次教研活动并进行点评与指导。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高三二轮复习的两节研究课展示,基于研究课以教研交流研讨的形式进行高三二轮复习诊断研讨。

 

第一节展示课以“物理模型建构”为专题,主讲教师为高中部王玉春老师。本节课以“人屈膝跳起”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入物理模型建构的必要性,带领学生回顾物理模型类型并总结模型建构的一般性思路,说明检验论证模型的重要性。接着以“高空坠蛋”为例进行建模思路梳理,使学生能从多过程的实际问题中建立物理模型,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展示数据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理论支撑。接着循序渐进展示“电磁学类”实际问题,带领学生先做后讲,完善思路,总结梳理模型建构的思路,培养了学生审题分析、方法应用的能力,课堂思路清晰,学生参与度很高。

 

第二节展示课以“运动模型建构”为专题,主讲教师为高中部张雨硕老师。本节课从分析小球以不同初速度的运动情况出发,通过分清物理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分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建立相应物理模型,解决相关过程中的一系列力学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景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进而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展示课结束后,张晓主任组织高中部教师进行了高三二轮复习诊断研讨。王玉春老师和张雨硕老师分别对本次展示课的教学思路进行介绍,围绕物理模型建构的专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学会处理实际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注重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培养了学生的审题分析能力、证据意识、方法迁移应用能力。张晓老师总结道:模型的建构和应用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多角度考虑不同因素,抓住问题本质,帮助学生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image007.jpg image009.jpg 

随后,苏明义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展示课和研讨内容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提出经过这样的教研活动可以给学生的二轮复习提供助力。苏老师指出,本次二轮专题复习课中对问题有多种可能性的思考以及深入理解,老师能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思维碰撞,驱动学生的深刻思考和总结梳理,从解决问题中应用迁移、从学生表达中反馈评价,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另外,苏老师提出三点建议:1.学习目标的撰写应和课堂内容相对应,有可评价检测的行为动词,真实贴切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二轮复习中重点不在多做题,而在于将题做精做透,从做题中回顾原有知识并加以应用,老师应丰富并精准学生心中的物理模型,帮助学生将物理模型输出并合理使用。

image013.jpg image015.jpg 

最后,张万祥副校长向物理教研室教师提出建议,注重目标引领作用,高三课堂的先做后讲中将做和讲的节奏清晰把握,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将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落实新高考改革下立德树人精神,用科学的方法培养更优秀的孩子!

image017.jpg image019.jpg

 

 


撰稿:张雨硕

审稿:张万祥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