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中部组织开展“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心理讲座”

发布时间:2021-12-10 | 来源:高中部 | 浏览次数:5178

2021年12月6日下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中部组织开展题为“以成长型思维对待学习和生活”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心理讲座”。讲座专家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研究与咨询中心资深专家、北师大心理学院快乐学习中心主管、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刘朝莹博士。陈恒华校长、曹宇红副校长全程参加,会议由高中部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瑞群主持。高二年级S4班现场听讲座,其他同学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参与此次活动。

刘博士首先以自身的减肥和健身经历拉近了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用自己减重50斤的实践经历证明成长型思维的巨大力量以唤起同学们的兴趣。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失败是人生常见状态、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下一步我能为这件事做点什么。

刘博士用小翠鸟学习找食物的故事引入话题,告诉同学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困难的,每个人都会经历无数的挫折与挑战,但是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方法面对困难、采取不同的心态迎接困难,而当代中学生就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

接着,刘博士介绍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喜欢迎接挑战,面对困难更不畏惧,更有信心获得成功而且不容易到达瓶颈期。有混合性思维是非常常见的,不用因为要学习成功学而强迫自己变得优秀,而是应该训练自己有成长型的思维,这样能帮助我们克服困难,促使自己成长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

刘博士还介绍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误区:值得表扬的是既要努力又要有合适的策略,这种努力才是有效的;想到做到是有前提的,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不用强迫自己把任何事情都办得十分优秀,而是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让成长型思维多一些,而不是说“我不行”。

讲座最后,刘博士介绍了培养训练成长型思维的方法:创造一个“成就文件夹”,把自己日常生活中有成就感的事情记录下来,等到自己有困难或沮丧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会让自己收获很多,从而建立一个成长型评估体系;用“暂时不行”代替“就是不行”;建立生活中的“小坚持”,并且每天打卡记录;用评估型的思维发现自己的变化,认知重评;学会与固定型思维对话立即行动,从而激励自己;刘博士还强调,重要的事情往往是对人生很重要的事情,而刻意练习就能加速成长。

各班同学听会状态良好,聚精会神,收获满满,每位同学结合自身混合型的思维模式,对自己进行了分析,纷纷表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努力克服畏惧心理,努力使固定型思维朝向成长型思维转变,敢于迎接挑战,面对考试或者学习中的挫折能够坚持不懈同时又积极进取,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努力收获更多成长。与此同时,将自己的固定思维转化为成长型思维,使自己成为一名快乐的、身心健康的中学生。相信面对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失落,都会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做一个积极、健康的二十学子!

 


撰稿:高二S4班张梦燃、高一7班吴姝瑾 、高一12班徐明达

审稿:王瑞群

编辑:程磊,张振峰

审核:吴刚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