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滨海之城——我校开展“青岛·时代楷模”主题研学

发布时间:2024-05-07 | 来源:初中部 | 浏览次数:10966

万物随春醒,美好皆可期。生命的力量在脚下,行走的课堂在路上。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日,为了让同学们拓展视野、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并从中感悟成长,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的初一、初二的部分班级于4月25日开展为期三天的主题为“青岛·时代楷模”的研学之旅。

青岛拥有丰富的海洋基因,总长819.98公里的海岸线,风景秀美,具有极为富饶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名片,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青岛作为此次研学课程地点,同学们将透过对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港、中国海军博物馆、科大讯飞等地的参观、研究、体验式课程,学习青岛的军事历史及海洋文化知识,了解它作为古代文明发源地到近代殖民地的历史,再到现代的科技化繁荣发展之城,从而见证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和不懈奋斗。

第一站:中国海军博物馆

本次研学的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中国海军博物馆,中国海军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在通过参观博物馆的各个展馆,同学们了解了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海军的威武和强大实力,加深了对海军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图片1.jpg

参观完海军博物馆,同学们登上了真正的军舰,了解了不同军舰的不同作用。晚饭过后,同学们认真聆听了来自青岛港的朱林老师的讲座,在他的讲座中,同学们了解到了青岛港的运货方式,青岛港由人员密布到空无一人,真正的把高新技术运用到了实际中。这次讲座也为第二天的旅程做准备。

图片5.jpg

第二站:青岛港、科大讯飞

4月26日清晨,同学们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开启了第二天的研学之旅。早饭过后,同学们就乘车来到了青岛港。青岛港是中国重要的港口之一,同时也是环渤海地区港口的重要港口、长江三角洲和日韩港口群的核心区域。青岛港的老师先是带领同学们来到了许振超劳模的工作室,在他的工作室里,同学们了解了振超劳模的事迹,学习了“振超精神”。

从工作室出来后,同学们就来到了真正的港口作业区,参观了青岛港及自动化港口的作业流程,了解了领先的原创“黑科技”。通过实地参观,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港口经济在推动城市和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拓宽了国际视野,增强了跨文化交流能力。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图片9.jpg

下午,同学们来到了科大讯飞。通过参观科大讯飞的研发中心和展示厅,同学们了解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通过参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互动体验项目,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改变。同学们不由感叹,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要充分利用祖国和时代提供的宝贵的学习环境,为科技创新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片12.jpg

从科大讯飞回来后,晚饭时,学校为即将或最近过生日的同学们准备了惊喜生日宴,当研学遇上生日,同学们都更加开心了!

晚饭后,同学们听了退役海军的讲座,同学们对于人民海军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讲座后期,同学们每个人都获得了一个兰州舰的拼装模型。大家在拼装的过程中,既提高了专注力,又锻炼了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站:中国海洋大学

研学第三天,同学们来到了“中国最美大学校园之一”的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知识大课堂,导师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海洋科普课。漫步校园,同学们感受到了“学在海大”的学习氛围,领略了“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百年校训。走在海大的道路上,相信一定有一些同学在心中暗下目标:将来要考进这所学校!

到了下午,同学们也踏上了返程的车,结束了为期3天的研学旅程,同学们在返程高铁上纷纷在“研学手册”上书写自己的见闻,为此次研学活动画个圆满句号。

经历是最好的学习,实践是最美的相遇。走进青岛,同学们了解了以海洋文化、海军文化、科创文化为代表的青岛文化;通过各种互动体验和创新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这次研学让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知识,也让同学们在心中对青岛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印象,希望同学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为国奉献,扬五彩青春,做中国脊梁!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