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要求,心有榜样——青春榜样进校园之青年科学家张宇识做客二十中学为学生讲述全面发展与时间规划
10月26日,学校邀请了著名青年科学家张宇识为初二学生讲述“全面发展”与“时间规划”。闫立红校长助理主持,闫校长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张宇识老师。张宇识,科研人员,曾就读于哈尔滨第三中学,后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毕业后在中科院从事“用于生物医学的微电子机械系统”。
全体学生在26日下午被年级主任陈其龙老师召集到北楼五层后有序入座,由陈老师简单评价集合过程后话筒被交给做此次介绍的主持人张宇识。
介绍主要分为两部分——全面发展、时间规划。一开始,张宇识就用他的幽默的语言风格吸引了现场的每一位同学,例如讲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时他说到:“现在的社会舆论就是这样,什么都做如果做不好就是浮躁,如果都做好了就是‘全面发展’。为了不被说成浮躁,只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好了。”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给所有的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介绍过程中张宇识主要结合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将一幅幅画面展示在同学眼前,通过自身的经历逐渐向同学们传递信息,其中也不乏许多的相声元素,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
在第二部分,张宇识同样也是用了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他的一次将时间利用到极致的经历:在他上大学时,他的导师常常要求他写论文。但学校里又没有通宵的地方,他只能去学校对面的一家餐馆中写他的论文。但在长久的论文生活中他发现,在深夜他把论文发给导师后往往要等到第二天早上他的导师才能看到并给他批改。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在白天加班加点把论文的一稿赶出来给导师发过去,等导师回复了批改意见以后再写到深夜再发过去,然后就洗洗睡了,等到第二天早上导师看到了他的论文并批改完了,他也可以多睡一会,再去与导师讨论研究。既达到了既定的效果,还可以睡个懒觉,实在是一箭双雕。通过这个故事他给同学们传达了一个道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安排中适当变化一下,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最后,张宇识也询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问,有3个同学举手向张先生提了问题,张老师也对这些问题一一给予了宝贵的回答,使同学们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这次讲座,是针对同学们刚刚迈入初二的学习生活而专门开展的。对于刚刚进入初二的同学们,无论是学习上的压力还是生活中的负担都较初一年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许多同学感到十分不适,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讲座,无疑是对症下药,解决了同学们的最迫切的需求。许多同学在讲座结束以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决心不负老师与家长的期盼,认真学习,做中国之栋梁。
撰文:董皓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