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蓝色海洋,争做中国脊梁——记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海洋意识教育周活动
2018年3月19日—26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进行了首届“逐梦蓝色海洋,争做中国脊梁”海洋意识教育周活动。
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为了让全校师生了解海洋、认识海洋,普及海洋知识,增强海洋安全意识,进一步落实我校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单位的责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3月的第四周开展了“逐梦蓝色海洋,争做中国脊梁”海洋文化周活动。
3月19日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宋诗伟副校长发表讲话启动了本次活动,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海洋文化周的各项活动。
活动期间,校园布置焕然一新,东甬道、北楼、各大电子屏都成为海洋意识宣传的媒介:学校东甬道是海洋文化宣传的主要地点,栏杆上粘贴上了企鹅,扇贝,海豚,蓝吊,万宝螺,海龟,黄颅刺盖鱼等等海洋生物的图片和介绍文字,将海洋生物知识的科普贯穿到校园生活中;甬道两侧有海洋、海军、海防知识展板,从海洋、海军院校到战舰,师生在穿越甬道的路途中便可随时随地获取海防知识;还有海洋防灾减灾知识展板,师生们可以详细了解海啸、赤潮、溢油、海岸侵蚀等等海洋灾害的形态和预判、防护措施,树立海洋防灾减灾意识;还有展板介绍了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海洋药物、海上交通旅游等知识介绍;各大电子屏全天轮流播放海洋国防知识视频,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我国海洋、海权、海军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海洋观。
海洋意识教育与学科融合,3月20日星期二上午,王丹丹老师的高中地理公开课《水循环与世界洋流》,带领高中部的同学们从自然地理的视角深入了解学习了水循环与洋流知识;3月21日星期三上午,李长青老师的初中政治探究课《维护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让初中的学生明白我国海洋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利益、科学利益和海上安全利益,这些权益又该如何保障和捍卫。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力求让学生基于海洋的基本知识,更全面、正确地认识世界,树立自身海洋意识,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3月22日星期四开始,图书馆一楼开设“航母探秘”VR体验,同学们纷纷带上VR设备,体验驾驶飞机降落航母的真实感。从凌空飞行,到参观航母,在学校也可切身体会我国海上装备的强大实力。
当天下午校美术社团开设两节海洋相关课外活动课程:电脑绘画---海洋的创想以及贝壳创意手工。美术社同学们的电脑创意画,将脑海中的海洋创意变成灵动的线条、闪烁的金粉、缤纷美丽的海洋世界。
3月23日星期五下午3:00,北楼五层报告厅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了“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主题讲座。下午4:00,五节海洋科技课程、军事社团学生讲堂、机器人社团的无人潜航机器人课程纷纷起航。
在高一年级的海洋科技课程中,同学们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实践操作中,制成了成品。中国芯-中国战舰的燃气心脏的课堂上,学生制成了一个燃气电动小船;三只手的克星-电子巡警课堂上,学生制成了一组机器人报警器;大国利器之航空母舰课堂学习中,学生将制成一艘电动辽宁舰航母模型;黑暗科技-超导磁流体推进的课堂上,学生制成了磁流体电动小船;蛟龙入海-斯特林发动机的妙用一课上,学生制作成了简易的斯特林发动机。过学习实践,增强了同学们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了解了海洋科技、海军等相关知识。
活动期间,周边的小学也到我校进行了参观、体验和学习,发挥了我校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3月26日,我校师生代表、家长代表,参加了北京电视台《非常向上》海洋意识教育专题节目的录制,这也是对我校几年来海洋意识教育工作的肯定和鼓励。节目现场,播放了我校海洋意识教育工作,陈恒华校长作为嘉宾代表详细介绍了我校海洋意识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我校军事社团代表接受了现场采访。学校的海洋教育也得到了市教委领导、海洋国防专家的肯定。
此次活动结合了我校科技社团,艺术社团、学科教学、海洋科技、兴趣体验、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多种途径的海洋意识教育,促进海洋教育工作融合贯通发展。激发学生进行海洋学习深造的兴趣,进而立志国家海洋事业,为实现海洋强国做贡献。
升旗仪式启动
师生家长代表与市领导、专家、主持人合影留念
学生与主持人秦天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