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代代传承——教师节话说尊师阁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开展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其中多项活动在尊师阁举行。
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学校”的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绿树成荫、花果飘香、亭台楼榭、古朴典雅,文化气息极其浓郁,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尊师阁格外引人注目。
尊师阁建成于1995年,时任副委员长的雷洁琼同志题写匾额,市人大副主任陶西平、政协副主席沈仁道、副市长胡昭广亲临我校剪彩,自此尊师阁被确立为我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于2020年被评为“海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尊师阁兴建在40平方米的石造台基上,是我校面积最大的亭式建筑。尊师阁共有九级台阶,每级25公分,层层石台阶象征着求学之路的艰辛,师生们脚踏实地步步攀升的寓意。此阁飞檐翘角、白墙绿瓦、雕梁画栋,四面三层四重檐,蕴含几多雅韵,彰显几多庄重。在建筑风格上继续保持了二十中古朴典雅的风格气质。尊师阁居高临下,站在其上可以饱览二十中的明媚风光,是一个视野开阔、富含尊师的圣地。
每年九月开学季,陈恒华校长都会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倾情讲解镌刻在尊师阁中心汉白玉石上的《金缕曲》。这是由蜚声中外且心系教育事业的书法家、佛教学家赵朴初先生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将七年前所作抄录赠送。
《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碑文:
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
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
堪回首十年往事!
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
忠与爱,
无伦比。
幼苗茁长园丁喜,
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
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千方百计,
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
光和热,
无穷际。
《金缕曲》背后的历史意义与深刻内涵给新入职的教师们传达了务实进取、不畏艰难、呕心沥血只为他日栋梁的精神,勉励并督促每一位新入职教师修身立德、敬业奉献。古人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登高如是,为师亦如是。“至诚至善,惟勤惟正”二十中的新教师们心潮翻涌,感慨良多,誓言在耳,责任在心。以今日为起点,新教师目之所视,心之所念,都是莘莘学子,他们将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每一位二十学子的健康成长奋斗终身!同时也使学生们认识到,尊师重教是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要牢记古训,用实际行动将尊师重教这一传统继承和发扬光大。
尊师阁作为我校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教育基地,每年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
作为我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尊师阁先后多次承办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基地作用发挥明显。依托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深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每年为我校及周边中小学生开办尊师重教传承讲座和学生思想教育专题报告,积极传承世代不息的尊师精神,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截止目前为止,尊师阁已先后上百次为全市多所中小学及国内外社会团体参观,举办尊师重教活动,受教育人员近万人次,切实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为我校青年教师入职教育基地,每到开学季,新入职的几十位青年教师在神圣肃穆的尊师阁参加“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他们面向国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秉承二十中学光荣传统,续写学校教育辉煌篇章。
作为我校教师节庆祝活动基地,通过开展每年一度的教师节庆祝活动,让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感受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感谢老师的辛勤工作,并通过实际行动由衷地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礼仪之邦,尊师重教是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仅要牢记古训,更要用行动将损失这一传统继承和发扬光大。使尊师重教不止局限一天,而是贯穿于整个人生。
未来,我校还将进一步丰富围绕尊师阁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加大尊师阁建设力度,丰富其教育内涵,研究创新展示方式,利用操场多媒体、主席台及尊师阁三足鼎立之势,综合运用文物、图片、模型、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力求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统一。
进一步加大尊师阁开放力度,广泛邀请相关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为基地发展献计献策,加强与其它教育基地的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和市民群众受到尊师重教的教育。
进一步加大尊师阁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积极培育和大力宣传基地工作的特色和亮点,进一步提高教育基地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助推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编辑:程磊,张振峰
审核:吴刚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