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团组”交流,促进共赢发展——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与北京市清河中学“团组式”教师交流项目全面启动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和《海淀区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方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与北京市清河中学建立“团组式”交流关系,实施教师交流发展项目,为实现区域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在二十中学教育集团陈恒华校长和清河中学彭璇校长的指导下,两校积极沟通、研讨,制定工作方案,并于本学期全面开展该项目第一阶段的工作。
3月4日,两校干部和教师在前期充分交流、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全面展示活动。活动包括三节“双师课堂”教学、三名教师跨校授课和一个基于同课异构的联合教研。
“双师课堂”授课的三位老师分别是海淀区数学学科带头人陈娟老师、海淀区英语学科带头人苗禾老师、海淀区语文骨干教师阚琼老师。三位老师与对应的清河中学教师认真沟通、认真备课,并经过试讲,熟悉各种操作,最终呈现了令人满意的“双师”授课效果。
数学陈娟老师说:“双师课堂增进了两个班级学生同伴之间的亲切感,两个班级的学生的表现欲、投入度都增强了。当对方学生回答问题讲的比较好的时候,这边的学生自发的报以热烈掌声”。陈老师也建议“双师课堂”的软件能够实现在主屏幕显示对方黑板和大屏的图像,从而达到更好互动。
英语苗老师表示,通过此次展示,她学习了教学新方法,掌握了新技能,教学交流有了新途径,对教学范围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
语文阚老师表示,在前期下功夫备课的同时,设身处地琢磨对方在课堂上的需求,眼里“有人”,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课堂上两边学生朗读后在线相互点评、尝试一起合作进行朗读展示;清河中学的学生态度认真,准备充分,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跨校授课的三位教师分别是二十中的北京市物理骨干教师聂桂秋老师、海淀区体育骨干教师孙超老师和清河中学李春铭老师。三位老师经过与两校相关教研室、备课组老师们集体备课、相互了解,并分别提前去学校实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成功进行了第一节跨校授课,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聂老师的教学过程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为目标,以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距和焦距的关系为问题载体,突出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课上学生积极思考,思维活跃,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孙老师因天气原因,上了一节室内体育课。他讲课重难点突出,学生听讲十分专注,互动效果较好,教师在分享考试经验过程中,语言幽默,描述生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李春铭老师授课前三天就到二十中听课,熟悉场地、学生。由于天气原因,他也上了一节室内课。课上向学生介绍了体育中考改革主要内容,讲解两套健身拳的学习要领。学生精神面貌普遍较好,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李老师表示,经过前期交流,双方都深感跨校兼课意义重大。教师间加强教学分享,互通优秀教学方法,相互启发教学思路,对后续教学工作开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月4日下午,在我校图书楼一层,初中部语文教研室联合清河中学初中语文组开展了初三教学开放月研究课活动。于晓磊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课堂语言生动,对于学生的表现也及时给予了评价。
清河中学6位语文老师参与了听课评课。老师们基于这节课达成了几点教研共识。一是初三复习课的定位要基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整节课的能力目标定位在如何提升学生的关联思维能力;二是情境创设问题的意识贯穿整个课堂之中,老师善于不断的设置情境任务来有机整合零散的知识;三是语文复习课既要基于语文核心知识来设置学习任务,构建知识框架,又要将德育有机的融合在学科教学之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3月4日的全面交流活动为两校“团组式”交流项目起了个好头。相信在两校的共同努力下,“团组式”教师交流项目一定会为实施教师交流发展项目,实现区域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审核:吴刚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