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行囊 畅游四方,寓教于乐 启程梦想——高二年级国内游学课程
[青春进行时]背起行囊 畅游四方,寓教于乐 启程梦想
——高二年级国内游学课程
2017年5月30日至6月5日期间,学校为给予学生一个契机去开拓视野,拥抱自然,邂逅历史,品悟文化,在高二年级开展了国内游学课程,包括安徽、武汉、河南、西安、山西、山东、青岛、南京8条线路,让世界成为我们的教科书,而不是让教科书成为我们的世界。
所谓“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我们在这次短暂的旅途中放飞五彩青春,寻觅中华之韵,描绘友谊的蓝天,尽享青春的盛宴。
[访山水胜境,品皖韵徽风——安徽篇]
迎着温柔的雨滴,我们走进了宏村,一个画里的村庄。早就了解过徽派建筑的秀雅,但当我们亲眼看过河水映出宏村建筑群与身后的青山后,徽派建筑在我们心里就不仅仅是青瓦白墙的一种建筑形式了。依山傍水,错落有致,那是人文与自然的完美交融,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相处方式。我们在这里学习到了安徽的传统建筑和宗祠习俗文化,对徽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随后我们来到了棠樾牌坊群,同学们再一次领悟了徽派文化的许多精髓。
这里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这里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乾隆下江南时还大大褒奖了牌坊主人鲍氏家族。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见岳。攀登黄山,我们磨练了意志,也跟随老师学习了很多知识。除了学习到的生物知识,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黄山氤氲弥漫的文化气息。石头是自然生成的,但一取名成“仙人指路”“龟兔赛跑”就富有生机;松是石头上长出来的,但一取名成“迎客松”“送客松”就富有诗意。
我们不但在林荫小路上感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悠闲静谧,亦在峭壁悬崖边体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深度哲理。
站在踏歌岸阁上看桃花潭面水光潋艳,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耸立,古树青藤纷披,春季绿韬如毡,桃花似火如霞,飞阁危楼隐约其中,犹如蓬莱仙境,又疑武陵人家。桃花潭四周还点缀着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屹立千年的垒玉墩,深藏奥妙的书板石、李白醉卧的彩虹岗、踏歌声声的古岸阁、青砖黑瓦的古民居......
宣纸文化园,带我们走进文房四宝中宣纸的世界。泾县的红星宣纸厂仍然恪守古法制作宣纸,每一张宣纸的生产都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消耗近一年的时间生产出来。
大国工匠,一张韧而能润、薄而不透、光而不滑的宣纸即可明见。我们受到大国工匠精神的感染,也励志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继承和发扬这样的工匠精神。
[探荆楚大地 寻首义之城——武汉篇]
【三峡大坝工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滔滔长江水恣肆千年,一坝截流天水之间,方得以利水、利国、利民。武汉课程第一课便是观三峡大坝之雄伟:我们伫临舟尖,东行西陵峡,体会“水涨船高”中蕴藏的物理知识。
远方道道青山翠屏般迤逦而开,三峡大坝这个耗资千亿兴工数万的工程终于傲然横躯在我们面前 。三峡大坝这一课程向我们展现了大坝宏伟的气势以及背后所反映出的我国不仅有强大的国力的事实,而且全民一心、众志成城的为建设国家大业而奋斗的精神。
【屈原故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随朝代更迭,屈原祠逾建逾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爱国先驱的尊崇与缅怀,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爱国主义”。
【黄鹤楼】
“登临黄鹤楼”是武汉线游学的课程之一,旨在让同学们领略千古名楼的文化底蕴,同时培养豁达宽广的胸襟。登上黄鹤楼的顶层,就如同驾着一只翱翔在云端的黄鹤。感受着高处吹来的清风,眼前是象征着跨世纪的千禧钟和远处的阁楼,耳边萦绕着悠扬的钟声,整个武汉便这样尽收眼底。
【国立武汉大学】
访“国立武汉大学”是武汉线游学课程之一。我们在学长的带领下,漫步于蓊蓊郁郁的校园中。随后在一间教室中,我们开展了校友座谈会:三位学长在高中学习、大学学习、专业报考和转专业等方面与我们进行了充分与深刻的沟通。在大家积极的提问中,也凸显了同学们对于未来规划的重视。
【辛亥革命纪念馆】
我们在老师的组织和导游的讲解中漫步于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让我们为之震撼。看着先列们曾经密谋武昌起义的故址,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鲜血味道,和以此换来的如今平安生活的不易。
[穿越千年 寻梦中原——河南篇]
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龙门石窟。每个景点观赏前都会有同学进行讲解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龙门石窟的讲解让我们在观赏佛像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一路沿山而上,我们来到了少林寺。来到演武场,观看武术表演,少林功夫名不虚传。李佳澍同学在互动环节也上台拜师学艺,赢得头奖。常住寺旁,古木参天,如茵草地上是一座座古塔,承载着往昔的灵魂,载着今日的荣光。
清明上河园是以宋张择端的画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所建造的大型主题公园并极好地再现了东京汴梁的繁华灯光。工作人员皆着宋朝服装,辅之以宋代的著名历史故事戏剧和勾栏瓦舍中的杂技。同学们仿佛穿越回几百年前的北宋都城,切身体会北宋的社会风貌,感受文化底蕴,收益颇丰。
拥有105年的校史,河南大学美丽而又富有内涵。在欣赏校内旖丽风景的同时,我们也为阿巴斯,宋泽坤,赵孟涵同学讲述的河大精神而震撼。
一日午后,太行山脉下,循着红旗渠,爬上陡梯,走过湿滑的石板路,站在青年洞前,同学们有感而发,各自发表了自己对于红旗渠的见解感受。宋泽坤、于洪泽、刘圣迪和尚云飞四位同学进行了诗歌朗诵《人间天河红旗渠》,将我们对红旗渠敬意化成激昂高亢的言语,在苍山绿林间回荡。
[西安辣么美 带你去看看——西安篇]
当圣人也终于顺岁月流水离去,只有这块石碑记载的孝悌之思想留存于世。玄宗亲自研墨书写,字迹雍容华贵。上有浮雕云纹碑额,下有刻饰精美的三层石台,而随着自然的冲洗,人的痕迹渐渐淹没,只有精诚的孝悌二字,历久弥新,传承至今,仍旧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两千年过去,这座尘封的陵墓终于重见天日。当曾经的帝国成为历史的尘埃,地上的王朝数经更迭,肃穆的俑像仍旧屹立不倒,守护着帝王的长眠。是什么驱使着工匠打造出了这威风凛凛的俑像?我想,大概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打造出这样巧夺天工的奇迹。
行走在清秀的骊山渭水间,那段“上穷碧落下黄泉”的佳话引发了我们的深思。
江山美人的两难抉择,曾经困扰过每一位帝王。但是唐明皇的马嵬坡之变,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都警示着帝王们,既然身为天子,统御天下苍生,便应当心系天下,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我们在这里欣赏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在这里面欣赏颜真卿的书法的深沉厚重,更有苏黄米蔡的精彩绝伦。一幅幅从千年前传至今日的碑文,虬劲有力、朴拙雄浑的字体,正是在教化我们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摆渡来到大风阁之下,登大风阁,望汉城水,遥想武帝当年,尊戟论骁雄,推恩倍生世,五十六年主沉浮。在大风阁七层,赏汉长安城之风光:寻寻陌陌,风柳轻浮;一觞戏水,依古寻风。忽云烟雾起,笼得暮林八百溅忆凄凉。
[鉴煤品醋 赏壮美壶口 游平遥古城——山西篇]
山西游学之旅的第一站便是中国煤炭博物馆。在馆内,我们先是通过影片了解了煤的形成,后又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了解了煤的种类以及分布。
下午,我们来到了山西大学,了解山西大学的发展史。之后,我们又在报告厅听了一场关于晋商的文化讲座。教授循循善诱,将晋商发展史、晋商买卖规定等一些文化知识讲解地惟妙惟肖。
接着,我们来到了东湖醋园,参观了酿醋车间,走过U型的“陈酿车间”,感受到了醋独特的力量。吃过午饭后,我们走进宝源老醋坊,再次领略醋文化。
为了更好地学习晋商文化,我们来到了乔家大院。一个乔家大院不仅将晋商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是一部中国现代史的微缩史。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平遥古城,参观了平遥古城内的古代县衙。
在山西境内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远近中外闻名的壶口瀑布。尽管此时是枯水期,我们仍可感受到壶口瀑布的恢弘气势。
[登泰山之巅 寻儒学之根——山东篇]
怀着期待与喜悦,我们踏上了去往山东的列车。山东最动人心弦的景点非台儿庄古城莫属。它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坐落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古城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清乾隆皇帝赐有“天下第一庄”之称。
台儿庄战役中留下的痕迹,本有53处,如今却只剩下了3处。在景区内有一座清真寺,当年与日军交战后,碎掉的墙壁,不足一平方米的墙壁上,最多竟有94个弹孔。那每个弹孔,怕是好几条生命吧。
在历史的厚重面前,所有繁华都看似在无声的祭奠。
伴着黄昏,我们回到了学校。这一趟旅程,我们带着眼界和行囊,登泰山之巅,寻儒家之根。一泉一山,一庙一城,都成为了各自独一无二的山东印象。
[探海洋科学奥秘之旅——青岛篇]
青岛栈桥是青岛地域文化与的集中展示,见证着青岛由殖民地到海港城市的历史演变。而同学们观赏之时,恰逢大雾弥漫,烟雾缭绕,又给历史文化悠久的栈桥带来了一种神秘虚幻的气质。随着导游细致入微的解说,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此地别具一格的风景又了解到了栈桥的历史由来。同学们还在栈桥下方的礁石上展开学习活动,体验到了海岸的特殊生态系统和地理环境。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极地海洋世界,此地集海洋之灵物,极地之精华,不禁令同学们赞叹不已、极致震撼。馆内有白鲸、北极狼、北极熊等珍稀物种,还可以观赏人与动物间的亲密无间。
同学们来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听了来自深海研究中心的王昊教授关于丰富多彩的深海生物世界讲座 。讲座的最后,教授让同学们见识到了中国海洋研究的前沿科技--科学号的真身,看着祖国的拥有如此强大的科技实力,同学们纷纷觉得作为祖国的中学生是一件十分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随后同学们又参观了中国海洋大学,听学长学姐为同学们介绍了他们在大学丰富的日常生活,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了大学里一些专业和在同学们考大学时面对的专业问题。学长和学姐的交流让同学们对选大学有了更多可做选择的空间。
[徜徉六朝古都 品悟江南文化——南京篇]
期待许久的南京之旅在5月骄阳似火的北京拉开序幕,自此,这个39人的大家庭带着兴奋与欢乐,开启了一段奇妙的金陵之行。
第一天里,伴着沉重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每一处别具匠心的设计:寸草不生的石子路、仰天呐喊的头颅、油尽灯灭的暗廊都寓意着生命的覆灭。
“人是一根系在禽兽和超人之间的绳子。”也许我们无法理解那种民族仇视背后的病态与丑恶。但所幸往往人性罪恶的深渊总能绽放出人性最美的白莲。张自忠、李宗仁、戴安澜。这些无数知名与不知名的英雄,用生命演绎中国的铮铮铁骨!
那早已深入梦魂的秦淮河,悠悠地承载着千年的黯黯肉柔骨,荡漾在时光。我们趁着暮色极目远眺,游目骋怀,细品江南的曼妙与饕餮的盛宴。
第二天,慕名前往南京大学,映入眼帘的便是北大楼墙壁上蜿蜒而盈着绿意的爬山虎,它安静的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年轻、活泼的生命,怀揣着梦想和信念,起航、高飞。
经历过革命战火洗礼的南京大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在励学敦行中屡践诚朴雄伟,为国家的进步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
第三天,我们畅游竹海 人与自然休戚与共;鉴赏紫砂 工匠风范永驻我心
“百年景舟”之下是顾景舟对于制壶细节的把握,对自我的高标准,严要求。工匠精神不仅仅止于个人成就,更在于其传承,他一生育才无数,桃李满天下,打开了中国紫砂壶艺术的新篇章。
最后一天的旅途充盈着愈多的期待与丝丝的留恋。崭新的黎明,我们一起踏上征途,遇见未知,邂逅惊喜。我们坚信每一天的笑颜都是收获快乐与幸福的资本,我们愿意一同谱写青春的独家记忆。
迎着拂面的暖风,我们先来到了天目湖,启程一段拥抱自然的旅途。
饱餐过后,我们来到千采旬茶居。滤去浮躁与喧嚣,我们静听茶艺之道,细品香茗玉茶。
尚且唇间留香、意犹未尽,我们又匆匆开始了制陶体验。其实做紫砂杯捏合的不只是一陶一泥,更是在打磨我们的耐心和毅力。我想,也许大国工匠精神,便是这数年如一日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我们懂得了何为对职业的尊重,对艺术的虔诚。
满怀不舍,我们在玄武湖畔最后一次挥别了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感恩这每一次邂逅,每一逢生命的惊喜与岁月的馈赠。
“一个人从旅行中得到多少不在于他去过多少美丽的地方,而在于他在一个地方发现了多少美丽的故事。”阿兰如是说。是的,我们游于四海,学在路上。我们相约在青葱岁月,逸兴遄飞,又满载而归。
万水千山踏遍,我们归来仍是少年。这次课程赠予了我们太多无价的财富。这一场精神的狂欢,离不开所有策划老师的精心备课。感恩默默付出的导游与负责老师,为我们旅途的圆满而保驾护航,允一颗颗年轻的心成长、飞翔!
致敬我们且歌且行的时光,生而不凡的岁月。愿青春的交响永远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