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一层楼”龚琳娜、老锣古诗词音乐唱谈会
12月12日,初二年级全体师生迎来了第九期“青春榜样”进校园、我与名人名家面对面活动,本期活动的主人公是龚琳娜老师和她的丈夫老锣。他们用全新的方式为我们演绎了古诗词。
活动的开始,龚琳娜老师带领着学生们“打开嗓子”,声音从丹田一直唱到头顶,龚老师的热情投入,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使得活动刚刚开始就攀升到一个小的高潮。
接下来,老锣为师生们讲述了他的中国梦。20年前,他第一次接触中国音乐,觉得很无聊,慢慢的他开始思考,中国音乐并不是无聊而是听不懂,从那时起,他努力学习,暗下决心要做自己的中国音乐。当时和他一起学习古琴的都是外国人,老锣在现场做了统计,发现现在学习西方乐器的孩子也占到90%。这个话题也引起了在场师生的深思,我们的中国梦在哪?
老锣用自己经历抛出问题,龚琳娜老师更是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她也师生们讲述了她的梦:学生时代的龚老师以彭丽媛老师为目标,学习民乐,获得了青歌赛第二名的喜人成绩。但是渐渐的她发现自己和别人是一样的,包括衣服、动作甚至是声音。后来去南方演出,需要唱市歌,她带着录好的CD假唱。由于没有记住歌词,她在台上数着数字把歌唱完,当时观众的眼睛像箭刺串她的心,她开始迷茫。一曲《你在哪里》唱出了她内心的挣扎和无助。于是她决定再也不假唱,这就意味着她没有演出机会,没有好的收入,无奈之下她辞掉了铁饭碗,开始思考自己的路该怎么走?结识老锣使她找到了新的方向,创新!于是她一个人去乡下,去民间采风,慢慢的她意识到,歌和生活是一样的。最后她可以用一个旋律唱出10种声音,她终于《找到自己的声音》。后来每当她站在舞台上教老外唱中国的声音时都觉得特别自豪。
在师生们听得入迷之际,老锣对比着西方音乐带大家体会了中国音乐的魅力:气和韵。西方音乐的气是一个吸引人的过程,一直发出,到达高潮再回落。而中国音乐的魅力不仅是气,更是一种状态,旋律的细小变化——这就是韵,韵是跟着去思考的一个过程。西方的音乐更像是看着花园里的蝴蝶飞,而中国音乐是坐在蝴蝶的背上跟着它一起飞。龚老师用一曲《却上心头》带领着师生们体会了中国音乐的韵。
最后,龚老师和老锣带领学生们走进了古诗词的意境之中。有《静夜思》的余音绕梁,也有《武魂》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在活动的结尾再次掀起高潮,使师生们沉浸在音乐和古诗词的完美融合中,久久不愿抽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