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2021-2022学年寒假教师校本培训《如何调动与激励学生》读书交流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促使教师们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2022年2月19日上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召开了“《如何调动与激励学生》读书交流会”。会议由张万祥副校长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了培训学习活动。
《如何调动与激励学生》的作者是美国教育家罗伯特·J·马扎诺,共七章,这本书向教师提供了一个调动与激励学生的框架,以及在课堂上可操作的具体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出学生持续的学习内动力和激情,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根据假期教师共读《如何调动与激励学生》这本书的安排,学校确定了5位老师参加读书交流会的分享。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校长陈恒华为参加交流发言的老师颁发了证书。
首先是刘馨临老师,她主要分享第一章《研究与理论》和第二章《自我超越需求》的读后感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总结了学生六个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刘老师结合学校制度和自身教学案例分别进行说明,引起了很多老师的共鸣。比如安全需求,我校一直在打造安全校园,门卫维护、校长热线、反对校园欺凌现象等都是在为学生营造有安全感的环境。对于自我超越的需求,她从理想、利他、共情、宽恕、感恩、正念、“瑞秋的挑战”项目七个话题进行讨论,并结合教学中的案例进行讲解,例如理想话题,可采用电影、故事、名人名言等形式让学生发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第二位分享者是张雨硕老师,内容为第三章《自我实现需求》。与自我超越相比,自我实现强调的是追求与自身相关的内容,强调个人的价值,让自己成为未来人生的预言家。张老师从对自我实现的理解、良好的心理特质、培养成长型思维三个方面向老师们做了具体的汇报。张老师首先解释了自我实现概念,并提供了巅峰体验相关策略,作为辨别自我实现的要素,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自我实现的特点。接着,讨论了良好的心理特质是自我实现的必要工具,并举例说明了在具体情景中的应用。她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增加成长的选择面和更多的可能性,更能够让他们直接感受到自我实现。
庞方兵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第四章《集体中的尊重需求》的读书分享,包括对尊重感的理解、对尊重感的反思、能力、重要感、认可五个方面。教师应该帮助提升学生的自我成就感、重要感以及来自师生的认可,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尊重感。在对待学习困难生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非评判性帮助机会、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庞老师认为,这本书给了教师“唤醒每个内在学习者”的指引与方法,教师要让每个学子情绪稳定,当教师满足了学生马斯洛六个层次的需求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当学校满足了学生马斯洛六个层次的需求时,基础教育的本质和力量将经历一场名副其实的变革。
侯通通老师分享了第五章《归属需求》。学生的归属感来源于哪里?可能是课堂的参与度,或是面对困难的毅力等等。作为老师,为了满足学生归属感的需求,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侯老师主要介绍以下四个与归属感相关的话题:包容、尊重、关爱、合作。每个话题都融入了她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比如,对于关爱话题,为了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关爱,可以让学生练习互相赞赏,互相表示感谢,这不仅是互相之间表达关爱,也是对学生优秀品质的肯定,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更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第六章《安全需求》和第七章《生理需求》由曹钧老师给大家分享。安全需求主要包括实际安全、秩序、公平、一致性四方面的内容,曹老师对秩序、公平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课堂秩序上,教师应该在学期前制定行为期望、讲授行为期望,学期中强化正面行为、纠正负面行为,学期末要进行总结。公平是学生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思考自己对待学生的方式是否公平。无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是高是低,都应该在情感和互动上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跟学生沟通交流,必要时联系家长进行心理援助。
五位老师分别针对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尊重需求、归属需求、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分享了书中丰富又实用的教学策略和各种活动实践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满足学生这六个层次的需求,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内动力、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这次的读书交流会,教师们都觉得受益匪浅。
最后,张万祥副校长也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比较高的,希望学生们经过我校的培养能够实现自我超越,取得更大的成长和进步;同时还鼓励教师们与书籍为伴,在读书中提升自我,在读书学习中不断超越自我。
撰稿:付小芳
摄像:翟林峰
审稿:课程与教学中心
编辑:程磊,张振峰
审核:吴刚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