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青春梦想,我们在二十中等你——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优秀校友返校宣讲交流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3-05-30 | 来源:高中部 | 浏览次数:17193

从中学到大学、从追梦到圆梦、从一方校园到天涯海角,鸣蜩五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迎来一批亲爱的校友——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校友们返回母校,开展宣讲交流活动,助力学弟学妹接棒逐梦。

为充分展现二十学子风采,传承二十精神,引领后学奋发,让我们一起走进“优秀校友系列”第一期——杨之凡的中学时代。

优秀校友:

杨之凡,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19届初三9班、2022届高三S4班毕业生,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

他的二十中回忆录:

二十中的三年高中学习生活,我取得了巨大进步。从中考排名海淀区1884到高考北京市153名,从带着遗憾进入高中,不留遗憾走出高中,中间发挥作用的,不是某一件特别的事,是平平常常的每一天。高一进二十中时,我的成绩不是最突出的。初中我在平行班,但是要和曾经实验班的同学同台竞技,说老实话,心理是有点胆怯的。高一班主任一上来就鼓励我:“(当年中考)540分和550分实力上没什么差距”“不要妄自菲薄”,这让我燃起希望,并在第一次考试取得了靠前的成绩,这是我高中三年奋发向前的源动力。

在中考择校时,初中班主任建议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相对慢热、社恐的个性,熟悉的环境更适合我,在适合自己的集体中能激发潜能,一点点突破自己,不断取得进步。而回头看这三年,除了不放弃的自己,我也要感谢我生命中那些带给我温暖与支持的人——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朋友......他们对我的每一份信任,给予我的每一份肯定与鼓励,对我的每一分帮助,都曾化为过激励我前行的温暖,成为了让我前行的动力与实力。

高中三年全部的进步与收获,都离不开我“站立的地方”,离不开学校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教诲。高中三年我没有上过任何课外班。在学校,有英语、数学老师放开手,让我站上讲台,为大家讲题、分析文章结构,这让我从仅仅做出来答案到“会”一道题开始转变;也有种子计划导师物理老师和我谈话,表示肯定,让我更加信心百倍;我更难忘,是在我屡经挫折的学科,作文连续三次大考跑题,语文老师带着我审题,指出跑题、偏题的原因,让我的思路回到正轨。在长句子表达上,我常说不到重点,语句冗余,生物老师带着我删繁就简,推演问与问之间的联系,题干与问之间的联系,思考答案的必要。也有化学老师带着我向难题突破,耐心讲解每个疑问,分析不同错误,理顺思路。朝夕相处的老师们就是我最强大的后盾,也是站在我身旁、照亮我的一缕缕阳光。一次次的提问,一次次的请教,老师们一次次耐心的解答,都是让我能够取得巨大进步的缘由。感谢我的老师们,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实力,让我对自己充满信心,让我相信越过艰难险阻,我终将到达理想的彼岸。

不只有老师倾囊相授,更有同学守望相助。高中三载,我非常有幸能被数学老师选为要负责给固定几个同学讲题的人。我记得初中时,关老师曾说“要感谢那些问你题的人,因为他们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在倾听、讲解的过程中,我确实发现了自己似懂非懂的点,并向其他同学请教,以此收获进步。当然,在我出现困惑时,同学们也都不吝赐教,在小跑着去食堂的路上,在厕所饮水机旁,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总是充满了我们好奇与求知的探讨。学业紧张,时间对每一个人都万分宝贵,而我的同学们,却能愿意为我慢下来,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帮助我,让我每每想起,都忍不住热泪盈眶——我很有幸遇到我的同学,遇到与我前行、助我前行、与我守望的同道中人。

初中和高中有很大不同。尤其是现在中考对同学们相当友善,分数线水涨船高,进入高中,很可能会有落差感。大家可能惊讶于别人的天赋,也可能开始质疑自己的努力。虽然天赋没有选择我,我依旧选择了努力。我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靠努力取得成绩进步的中等生”:“卷子难度适中,我就有冲击前列的希望;卷子较难,我也能发挥出真实水平。”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坚信无论天赋如何,在“努力”这条赛道上都不容懈怠。

以上就是我高中三年的生活的缩影,期待能和大家成为高中校友,期待能和大家成为大学校友,祝愿同学们23年中考的好成绩,谢谢!

 

点亮青春梦想,我们在二十中等你

段鑫杰(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2届高三S3班毕业生,目前就读于航天工程大学)作为翱翔学员代表参加校园开放日志愿者服务

许兴栋作为后备学员代表参加校园开放日志愿者服务

 

现高二S2学生王清翰作为英才学员代表参加校园开放日志愿者服务

 

相信2023届毕业学子定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执笔做戟,征战四方!

 


撰稿:王芊芊

审稿:张万祥,周阳玢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杨柳依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