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月终解惑,绝知教育要躬行——记青年教师座谈会
为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2018年1月4日下午4点,北京二十中举行了又一年的青年教师座谈会,活动地点在北楼三层。陈恒华校长,付用江副校长、宋诗伟副校长、校长助理李久省、闫立红主任、陈平主任、曹宇红主任、伊红旗主任全程参与其中,与青年教师面对面交谈,倾听其心声。
座谈会气氛热烈,青年教师们畅所欲言,感叹时光飞逝,感触于自己在二十中感受到的来自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温暖,同时提出了自己在入职后产生的一些困惑,在场校领导与参会的三位年轻有为的前辈教师——关磊、杨柳和付冰菲老师给出了相应的解答。
首先,是学生管理问题。
针对部分学生无法按时上交作业的情况,关磊老师指出:作业问题只是众多问题的表象而已,我们要从现象中看到其背后的原因。有的学生不交作业是因为能力问题,因此要在学习上帮助他,降低难度;有的学生是习惯不好,记不住作业,针对这类学生要在之前就确保他知道作业;有的学生是学习态度问题,认为作业不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导”,教师要让学生服气,这样才能逐渐让学生认可你布置的任务。还有教师提出教师布置作业需要宏观调控,全体学科的作业量加在一起太多,学生容易糊弄抄袭。且校本教材质量不高,需要不断复印新的试卷,但学生容易弄丢。针对这一现象,陈平主任和曹宇红主任都表示这的确是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今后会对校本教材的质量做好检验,付用江副校长指出每个老师留作业的时候也要有整体意识,想清楚本学科今天的作业的目的是什么,作业量怎么分?适当减少作业量,学生反而认真完成。付冰菲老师提出建议:要让学生喜欢这个学科,考虑学生的层次,适当减少和增加作业量或者改变难度。合理利用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乎。
在和个别生沟通方面,杨柳老师的解答是:唱反调学生是在寻求关注。刘虹让老师分享的自己的看法:在批评学生时,要把他们想象成自己的弟弟妹妹,要有爱,而非自己情绪的承载者,要用自己的“面”,针对个别孩子的“点”。用大多数人的集体利益来唤醒个别捣乱孩子的良知。课堂把控方面,杨柳老师阐述了自己如何把握师生之间的关系,老师要注意师道尊严。我们在教室里课堂上是专业的老师,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课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心。付冰菲老师指出:得到学生的喜欢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要让学生知道你和他们的区别,要在一开始就立好原则,之后遇到问题要找机会整治。和学生发火要就事论事,就人论人,要有考量地去做,让具体某些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要让个别生知道自己不能影响整个班级。针对求关注的孩子可以冷处理。当然,惩罚学生不能逾越法律法规,表达方式要婉转,要让学生觉得惩罚是为了他好。
其次,是教师的自我提升与时间管理问题。
两位青年老师想知道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提升自我。杨柳老师的解答是:要在做事之前想好要怎么安排,分配好全部步骤,这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挤出时间来提升自我。在白天就做好分内工作。还建议青年教师多从师父的课中整合自己对于本学科的体系的理解,这也是自我提升的方法。关磊老师则指出,教师必须有自己的生活,教师是教孩子做人,我们也要做一个足够让学生学习的标杆,要让学生觉得老师也是有生活的,尽力找生活与工作的契合点。看书、听课这些都是提升手段,但最重要的是要思考,看见任何事情都要思考,以自己最近正在看的电视剧为例,谈自己思考的角度——尊敬他人。他将这一点迁移到自己任教的初一年级纸板车比赛的教育案例,在解决学生问题前必须先了解背后的情况,一针见血,把孩子内心最想说的话说出来——尊重学生,就是要站在他的角度。
最后,是家校合作教育问题。
两位老师提出了自己遇到的个别家长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负面影响希望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关磊老师认为,如果学生和家长觉得某学科或者作业不重要,那就弄明白他们认为什么重要。如果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很重要,学习的作用是自己的发展,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投入学习之中。付冰菲老师则建议教师和家长沟通时,把该学生在学校发生的各个方面(不一定是学习上的)告诉家长,学业上哪怕有一点点进步都可以告诉家长。这样学生家长会有期待,自然而然改变态度。还以自身的教育案例解释,哪个学生在自己任课的学科弱就选谁当课代表。
活动最后,陈校长高屋建瓴地告诫青年教师们,教育是实践工作,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成为教育家,教育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靠自己不断反思、内化,这些实践经验宝贵且难以复制,待积累到一定程度,对理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这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针对以上教师们提出的困惑,陈校长分享了四点建议:首先,青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很重要,教育就是生活,是给自己积累经验财富,工作和生活其实没必要分开,也分不开——生活中的思考其实都是最好的教育智慧的源泉。在北京这样有丰富资源的城市,安排好自己的文化生活,也走进学生的生活。其次,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多样的,老师找准他们的方向,有针对性地教育,就能更好教育。教育要有蓝图,什么样才是好学生、好班级?自己心中要有完美的形象,再带领学生憧憬并追求。同时也接受学生的不完美,调整心态。第三,教师是立体的,学生也是真诚的,要让学生感知到自己的喜怒哀乐,感知到老师的要求,所以老师要适当的“小题大做”,教育好学生。第四,老师之间要积极交流,年轻教师之间要交流,也要和前辈请教,利用集体的力量把学生教得更好。
听完这些建议,青年老师们如获至宝,种种疑惑的迷云被拨开,也提出了自己对教学与生活的预设和期待,只待日后的躬行。
撰稿:杨柳依
摄影:翟林峰
审阅:李久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