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校友主讲培养审辩思维 提升中小学阅读思维能力——校友李文玲博士回母校做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8-12-19 | 来源: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 浏览次数:327792

2018年12月17日下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81级校友美国传藤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5C教育研究院院长李文玲教授回母校为教师们做了“国际视野下阅读教学与中小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提升”的专题报告。

李文玲教授从未来教育核心技能5C(审辩思维、交流、创造力、合作和公民意识)切入,谈如何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同时如何更新阅读概念,从过去单方面知识获取到全方位知识获取,从语段词汇理解到信息提取、分析推理、整合诠释、反思评价、创意产生。

在中小学语文课中,运用5步教学法来体现审辩阅读,第一步从文化背景、知识背景中进入故事导读,第二步设计阅读策略,可从信息提取、分析推理中进行,借助思维导图和组织课堂活动来整合信息,在课堂讨论中进行反思评价,第三步合作环节,让孩子进行研究讨论,第四步创意制作,第五步作品分享。通过这5步有选择性的、综合性的作用,提升审辩思维能力。

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同样也适用于五步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预测故事情节、分析封面故事,来做好故事导读,多角度、多章节去整合信息,可以让学生写文章日记、书评海报、创意产品等去提升审辩思维。同时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活动地展示,也有助于培养审辩思维和创造力。例如我们学习中,可以借助语文、历史、数学、世界文化、英语、艺术等多种学科来思考来创新。

信息整合的方法,所谓的信息整合指的是按照文本信息的特点梳理信息,将信息视觉化,帮助学生的深层理解与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概念理解,问题解决以及罗辑思维能力。可以采用思维导图、五指法(五句话总结)的方法,思维导图以尊重文本信息的特点和属性,受个人思维特点的影响,是多种图的结合体。例如曹冲称象,可以采用树形图、泡泡图等方式。反思评价的方法可以用T型法,左边是文本内容,可以从某人物、引语、重要事件、事实、观点等角度进行,右边是我的想法,可从反应、推断、比较、解释等方向来阐释。

在讲座即将结束时,李文玲教授高瞻远瞩,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在回答老师们提问时,指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审辩思维能力,她认为应该多进行学生活动,多指导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自主呈现研究思路和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讲座结束后,参会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尤其是我校的语文教师,有了更明确的教法指导和教学策略来上好每一节语文课。老师们和李博士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获益匪浅。

会后语文教研室主任罗杰老师为李文玲教授献上鲜花,表达对李文玲教授的致谢。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陈恒华校长和李文玲博士合影留念,陈校长希望李博士常回母校看看,多指导青年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