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开展《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读书交流活动
2022年8月29日下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在北楼报告厅开展“2022年暑假教师培训《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读书交流活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陈恒华校长、孙玉柱书记,以及小营校区、新都校区的全体干部、教师参加了学习活动,常务副校长兼教学副校长张万祥主持了本次活动。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一场范式层面的教育变革,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为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更好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实现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未来现实世界的场景中运用所学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专家思维,暑期全校教师进行《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相关内容学习,并选取教师代表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交流活动开始前陈恒华校长为交流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
齐豪杰老师对第一章《大概念与大概念教学》进行深入剖析,从深度学习、大概念的基本理念以及大概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对大概念的理论阐述,分析时代转型背景下为什么要关注素养导向的教学,并引出素养导向的本质特征。
贺敬雯老师对第二章《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设计》进行了分享,第二章重新定义了单元,单元设计既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单位,也是课时计划的背景条件。区别于以往以往更加专注内容逻辑的单元,大概念的单元以素养目标为线索来组织,从而迭代累积形成更大的具有意义的认知网络。贺老师在分享过程中立足语文学科背景,结合语文学科元素,展示了大概念单元教学下的语文课堂。
高然老师分享的是第三章《大概念教学的目标设计》,大概念统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指出大概念是带有综合性的高阶目标,可以将素养目标与单元目标相融合。大概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分为“找到提取路径”“绘制概念地图”和“撰写单元目标”三个步骤。高然老师结合自己的深度思考,对大概念教学的目标设计赋予了新的表达。
马佳伟老师继续分享第四章《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大概念教学源于真实性,评于真实性。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不是具体的评价行为,而是思考如何设计与目标相配套的评价。评价连续体表现为学习性评价、学习的评价和学习式评价。评价最终指向于考量学生能否在一个真实性情境中解决问题。马佳伟老师结合实例,对评价设计进行了深度解读。
秦希老师最后分享本书第五章《大概念的教学过程设计》,大概念的教学过程设计有四个元素,即准备、建构、应用和反思。这四个元素在大概念教学过程中会反复出现。五个章节中的第一章是从理论阐述,后四个章节是从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素,即目标、评价、结构和方法具体勾勒了大概念教学的框架。秦希老师结合实例与自己的思考,对不同内容进行了生动讲解。
张万祥副校长总结发言到,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教师教学生要从教专家结论转向教专家思维,变“宽而浅”的学习,为“少而深”的学习。要以课堂为载体,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将大概念教学下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进行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理论与现实的桥梁!
撰稿:秦希
审稿:张万祥
摄影:翟林峰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