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促进专业成长——寒假校本培训之“读书交流”活动顺利展开
2月23日上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寒假校本培训之“读书交流”活动在北楼五层多媒体报告厅顺利展开。本次校本培训由张万祥副校长主持,全体教师参与其中,拉开了新学期专业学习发展新的一幕。
教师是一种需要专业智慧的职业,没有这种专业智慧,教育必然是肤浅的。而要想生成教师的专业智慧,就需要教师手捧书卷、沉浸其中,与各种思想进行智慧的对话。读书交流活动的意义正在于此。在本次活动中,六位教师依次上台汇报自己寒假读书的心得,她们用精美、扎实的PPT,流畅、精准的语言,向在场教师推荐优秀书籍,为教师们打开了新视野。
刘巍老师分享的是《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这本书由美国名师罗恩・克拉克创作,书中介绍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刘老师择其要点进行介绍,条理清晰,在生动活泼的细节中传达教育智慧。
徐佳慧老师分享了自己关于《STEM-学科教学:链接与赋能》的读书心得,指出本书提炼了适合进行STEM教育的学科内容有三个特征、三种整合方式,并从设计和实施的角度,为教师提供方法和支架。STEM教育强调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以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完成任务,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学科实践、跨学科教学和大单元教学等理念应该进行结合,通过融入STEM教育理念,为学科教学赋能;构建真实情境,链接不同学科,对学校开展STEM教育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耿爱霞老师推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怎么做?》这本书,她结合2023年秋季学期初中部开展的两节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课,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意义、措施等。
刘馨临老师介绍的是《单元教学探索——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案例》,首先解析了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包含哪些要素,然后介绍了逆向教学设计的一些典型案例。本书理论与实践融合,设计与应用并举,对一线教育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
李岚老师分享了自己关于《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的阅读心得,本书将课堂评价放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评价互动关系中考察,探讨了课堂评价对学习、课程、教学的影响,明确课堂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或核心素养的发展,分析了传统的基于心理测量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对课堂评价的适应性,基于“促进学生学习核心素养的发展”,探索了促进素养发展的课堂评价的应有特征及相应的实践策略。
杨水淼老师则推荐了《高度参与的课堂——提高学生专注力的沉浸式教学》这本书。本书阐述了教学视角的根本性改变:“我感觉如何”关乎学生情感,“我感兴趣吗”关乎课堂吸引程度,这两个问题都和专注力有关;“这重要吗”探讨学生如何将课堂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我能做到吗”说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两个问题涉及长期的课堂参与,解决这两个问题,也为教师、学校开辟了新的教学视角。除了专注于教授学生知识,教师还应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以及他们的思维模式如何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种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更重要、更具影响力的知识。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教师们也需要静心阅读、相互交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本次寒假校本培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校园内教师间营造浓郁的书香文化,有效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引导和激励教师成为有人文情怀、有教育理想、有人生思辨的学者型教师。
撰稿 陈泽娅
照相:翟林峰
审稿:张万祥
编辑:程磊,邢小晨
审核:吴刚,檀玉婷
总编:孙玉柱